第326章 我輕輕地來揮一揮手……(第2/2頁)

這匹白玉馬的來歷金沐晨知道,因為他在清宮的庭志上看過這匹白玉馬的介紹。

據傳這匹白玉馬,是乾隆皇帝平了準葛爾叛亂之後,從新打通了新疆的通路,那邊的和田玉從新大量的流入京城內地之後,有人專門謹獻給乾隆皇帝的一塊原石雕刻而成的皇家貢品。

這匹白玉馬長三尺,高二尺,通體為和田白玉雕刻而成,雕工細膩、線條柔和、剛勁不足、柔和有余,這些都正是清代琢玉的明顯特征。

不過乾隆皇帝有個非常大膽的寵臣,就是和珅,這家夥說起來可真是膽大包天,一次和乾隆一起宵夜過後,居然趁機把這匹白玉馬從皇宮裏給偷了出來,藏在了自己家裏,後來乾隆嗝屁之後,和珅被嘉慶抄了家,這匹白玉馬這才被重新找回來,並且送進了宮中。

再後來又被放進了圓明園裏,可惜後來英法聯軍打進了京城,然後在圓明園大肆劫掠一番,這匹白玉馬,又被英國佬給搶走,之後運來了英國,後來就落入了這大英博物館的手裏。

這回碰上金沐晨,算是要物歸原主了,金沐晨根本就沒客氣,大手一揮,直接收入了紫玉空間。

在往後面走,有碰上了一個佛教品的展廳,這個展廳裏,擺放著從漢代開始,到後面歷朝歷代的佛教展品。

大多以佛陀雕像和瓷雕為主,其中以明代的最為精湛,其他朝代的佛陀雕像,因為保養不善的緣故,有很多都已經殘破不堪了。

大英博物館的人,也曾經給這些雕像做了維護,只可惜他們維護的手法可能不太好,總之那些東西看起來很是一般。

有了波士頓美術館搞來的那些佛雕墊底,這裏的普通佛雕,金沐晨已經看不太上眼了。

而且因為紫玉空間已經快要滿了,金沐晨也就沒有動這些佛雕的念頭,畢竟在他看來,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在等著他呢。

看來只有等下次,清空了紫玉空間以後,再來看看有沒有機會了。

帶著滿心的遺憾,金沐晨是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這個中國館,因為他還有更加重要的地方要去。

那個地方,就是這大英博物館裏赫赫有名的斯坦因密室。

那裏可存放著一件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這麽多中國的古董文玩,就比如那些精美的瓷器,史上罕見的汝窯也有十多件,而和汝窯同一級別的寶貝,更有上百件。

這樣的寶貝,隨便拿出一件來,如果實在國內的話,都可以稱之為頂級國寶了,可是在這裏,卻被英國人當成大路貨一般,根本排不上號。

真正被英國人奉為至寶,甚至當做鎮館之寶的,確實這件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由此可見這件寶貝的珍惜之處。

而英國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評價,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識貨,而是因為他們真的是太識貨,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評價。

這東晉顧愷之的名聲就不用多說了,歷史給他的名號是畫癡!可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大畫家之一,開創了中國古代絹畫先河的人物。

但可惜他的作品幾乎沒有真跡流傳下來,他的這幅《女史箴圖》,從誕生以來,就是歷代宮廷的禦藏之物,後來毀於戰火。

但是歷代以來,就多有人臨摹這幅畫作,現在傳世的臨摹作品,就只有兩套。

一套在京城故宮博物院,是宋朝人臨摹的畫卷,另外一幅就是現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這幅,唐朝人臨摹的畫卷。

而京城故宮博物館裏那套宋朝人臨摹的畫卷,無論是藝術性,還是畫技方面,和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幅唐朝人臨摹的畫卷,根本就沒得比。

所以這幅絹畫,從被大英博物噶收藏開始,就被他們評定為是鎮館之寶,要知道這畫的真本誕生的時候,可是公元400年左右,而那個年代,他們歐洲人的老祖宗還特麽都在玩泥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