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佛門五寶(第2/2頁)

不過光是美國,就有好四尊,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中心,藏有北周天和五年也就是公元570年,成國鄉邑子卅人造像,美國底特律藝術中心所藏開皇元年公元581年,車長儒造像、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藏隋代立姿菩薩像,還有就是波士頓所藏的這尊,一共四尊。

其余的還有在日本的,以及其他歐美博物館的,而留在國內的卻只有四尊,解放後陜西又出土了數尊,但除1992年出土的三尊可能系周隋皇家施造的加彩貼金菩薩立像之外,其他比如現藏於西安的此式造像,其藝術魅力比之流失海外者皆略顯遜色!

這些流散異域的此式造像中,又以波士頓美術館這尊立像的藝術成就最高!

因為隋代佛像造型上普遍有那麽幾個通病,例如頭大身小、比例失調;平板直立、姿勢僵硬;面無神采、表情呆板等。

而以上缺點波士頓美術館這尊立像竟能全都沒有,這尊立像骨肉勻稱、身姿之綽約、氣質之雍容,絕對可以算是有隋一代佛教造像的絕世精品!

和前面兩件佛教聖物不一樣,這尊立像並沒有被罩在玻璃罩裏,因為這家夥有比姚巨人還高的身高,體重更是比姚巨人還重的多,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沒有起重機根本就留搬不走,所以博物館方面,顯然對這尊立像非常有信心。

只可惜今天他們倒黴,撞上了有著紫玉空間的金沐晨,不過隨手一揮,這尊造像就消失在了他的紫玉空間裏。

第四件佛教聖物,是光宅寺七寶台浮雕!

說起這個,是最讓金沐晨心痛的,因為這浮雕,原本是一個系列的,可現在其中大多數精品,都被小日本鬼子給收藏了,當然手段,那是絕對見不得光的。

唐儀風二年公元677年,大明宮南光宅坊葡萄園內出土舍利萬枚,篤信佛法的高宗龍顏大悅,因而敕建光宅寺,長安三年公元703年,大周皇帝武則光宅寺內建築起高達百尺的七寶樓閣以貯藏供養舍利,光宅寺遂成西京名刹。

到了明代,又有人將早已荒廢的光宅寺故物,七寶台壁面鑲嵌的30余面高浮雕造像龕,移入了城南的寶慶寺也就是今西安書院門街的西頭供養。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有人出資修繕寶慶寺,又將部分浮雕造像龕嵌入磚塔壁面保存,世稱寶慶寺造像龕,當年梁思成先生稱譽其為“初唐中國雕刻(的)代表作品”。

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又是那個該死的早崎梗吉發現了這批精美絕倫的唐代浮雕,然後開始陸續的盜竊,到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至少25面浮雕像龕被盜賣海外。

這批被倒賣的浮雕像龕就造像題材而言可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為一佛二菩薩構成的一鋪三尊像,這種龕像多有紀年,精品集中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另一種類型即為單尊的十一面觀音立姿造像,目前存世約7面,分別藏於日本文化廳、東京國立博物館、細川家族永青文庫、東京根津美術館以及美國華盛頓弗瑞爾美術館等。

而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這面,是七寶台十一面觀音龕像,也是一件難得的精品。

同樣這次也是便宜的金沐晨,也就費了一錘子的力氣,就被他卷入囊中。

第五件是宋代夾纻羅漢頭像,這是為適應佛教節日期間盛大的行像儀式的需要,才有了夾纻造像的創作,這種以輕便易攜取勝的脫胎佛像據傳始創於東晉藝術家戴逵。

不過因為經刀兵水火諸般劫難,晉隋間夾纻佛像早已蕩然無存,現在根本不存於世。

波士頓美術館所藏的這個是屬於宋代的夾纻羅漢頭像,也是數一數二的精品,本尊羅漢頭像皺紋深刻、眼窩凹陷、鼻翼翕動、顴骨突出、嘴巴張開,就是以當時的中老年僧人為模特創造。

氣韻生動傳神,蘊藉了造像藝匠的胸壑,此尊羅漢欲言又止的情態剛好契合“欲辯忘言”的祥宗哲學旨趣,端的是羅漢頭像中數一數二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