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歐洲瓷器的老祖宗(第2/2頁)

從那時候開始,普魯士就變成了歐洲的奢華品的大宗出口國,而他們享有極高聲譽的奢侈品,就正是KPM的精品瓷器。

普魯士一舉成為當時歐洲的瓷器生產和制造中心,不過後來歐洲的瓷器中心,發生了幾次轉移。

十八世紀中後期,隨著法國塞弗勒瓷器廠的崛起,歐洲的皇室貴族們,仿佛猛然間被打開了一道門,原來瓷器還可以這麽燒造,並不是只能仿照中國和日本的瓷器的啊?

塞弗勒瓷器廠的崛起,代表著歐洲自主藝術風格陶瓷的誕生。

而在之後,隨著歐洲各國國力的此消彼長,尤其是大英帝國的崛起,歐洲的制瓷中心,再度轉移到了英國。

也正是經過英國皇家道爾頓瓷器廠之手,才誕生了後世大名鼎鼎的骨瓷!

說實話咱們中國人一直在自己的圈子裏玩瓷器,哪怕一直到現在,也還以為咱們中國的瓷器,才是最好的。

可其實早在十八世紀歐洲人開始能燒造瓷器開始,他們的制瓷水平已經很快就趕了上來,尤其是等到後來英國的皇家道爾頓瓷器廠和威基伍德瓷器廠出現之後,其實歐洲人在制瓷方面,已經全面的超越了我們。

以至於現在,世界上頂級,最貴的陶瓷,基本都是歐洲的瓷器廠出產,至於咱們原來大名鼎鼎的景德鎮,已經淪落為了一個大路貨生產集散中心。

每年這裏只能生產出大量低端價位的陶瓷制品,靠著價格優勢,來行銷世界,真正的高端領域,景德鎮已經完全排不上號了。

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制瓷行業的一種悲哀!

金沐晨慨嘆了一聲,然後合上了電腦,又喝了幾瓶啤酒,這才沉沉睡去,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坎迪斯早就已經醒來了,兩人到樓下吃了早餐,坎迪斯就去海邊玩了。

金沐晨沒心思在外面曬太陽,找了個借口回到了酒店,一進房間,就把昨天丟進紫玉空間的那三套瓷器拿了出來。

三套瓷器已經被紫玉空間全部修復完畢了,彩繪已經恢復了原狀,而盤底,碗底的刮痕,已經全然消失不見了。

精美的白瓷,和彩繪在陽光的晃襯下是熠熠生輝,金沐晨小心翼翼的拿起其中一件,翻過來查看碗底。

果然在碗底看到了一個完整的藍色國王權杖,這只權杖是呈比較矮小的阿拉伯數字1的形狀,不過上面可以看到一些凸凹不平的裝飾。

而在碗沿的底足拐角處,居然還可以看到一些德文字母,以及數字編號,看到這些編號,金沐晨不由得猛拍自己的大腿,看來應該是沒錯了。

這KPM出產的瓷器,最早的時候,都是皇家自用,並不向外銷售,所以幾乎每一套瓷器的底足上都會有編碼記載。

而且幾乎每隔十年或者五年,或者是皇帝病故,皇權更叠的時候,這KPM瓷器廠出品的瓷器,底款上的藍色權杖的紋徽形狀都會有所變化,而這些變化也都同樣有明文和圖案的記載。

就比如金沐晨手裏這批KPM出產的瓷器,看底款的藍色權杖圖案,這明顯應該是KPM於1763年到1780年,腓烈特一世在位期間生產的陶瓷制品。

在看著底足上的編號,仔細調出KPM工廠的出廠日志,一番比較,金沐晨不由得一拍大腿。

這尼瑪可不得了啊,這竟然是腓烈特一世,分別為波茨坦皇宮、布雷斯勞皇宮、柏林皇宮、無憂宮、夏綠蒂宮,向KPM訂制的總計21組宴會餐具組及450件單獨品,裏面的三套餐具!

這些餐具可是有明文記載的特點風格的,比如記載中就提到了“洛可可”風格宴會餐具組如:浮雕裝飾系列、古希臘羅馬風格裝飾系列、新風格裝飾系列,均為塑型大師麥爾(Friedrich Elias Meyer)創作。

我靠,這下可發達了,金沐晨怎麽也沒想到,自己居然在青島,只花了九百塊錢,就買來了德國的皇宮禦用餐具,而且還是三套,風格各異的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