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國寶級(第2/2頁)

國外可不講究學雷鋒那一套,這裏可沒有所有地上地下的寶貝全歸國家所有那一套,別說這只碗是金沐晨機緣巧合買回來的,就算是他從地下挖出來的,也沒有憑白捐給國家的道理。

王學明一看金沐晨和方伯臉色一變,就知道老楊頭剛剛的話惹人不快了,連忙出來打圓場說道:“楊老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這做生意還講究先來後到呢?這碗可是之前人家和我聯系好的,來之前我就定了。再者說,這裏是美國,可不興國內那一套,你喜歡這碗,那好,咱們價高者得啊!”

王學明這番話一出口,那楊教授立馬就不做聲了,只不過神色沒了之前的喜悅,反而是變得有些憤憤不平了起來,嘴裏一個勁的輕聲叨咕著些什麽,顯然是對於不能把這只碗帶回到故宮博物院,充滿了怨念。

而這時候古力,已經在金沐晨的貼身監視下,拿起那只碗不斷的打量了起來,他也拿出了放大鏡仔仔細細,裏裏外外的看了一大圈,可是他這一圈看下來,卻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楊教授,這只金裝定器,你說他對路,我不懷疑,但是我怎麽就沒看出它和其他的金裝定器有什麽區別呢?”

古力在金沐晨的監視下,渾身不舒服的放下了那只碗,然後問楊教授道,如果不是他和楊教授早就認識,知道他的為人,他真得要懷疑,這是不是楊教授和對面這幾個家夥串聯在一起,玩雙簧來騙他們叔侄兩。

“好,那我就給大家說說,這只碗是金裝定器,這一點大家就不用存疑了,從胎質,釉色上來看都錯不了。這種器物起於戰國漆器上的金裝工藝,在瓷器上興盛於唐宋,衰落於元明。這些我就不贅述了,其實就咱們國內而言,最近一些年,也都陸陸續續的出土了許多這樣的金裝定器,可是這些定器,都是些年代比較靠後,保存的品相也不完,或者就是燒造有瑕疵的定器,和咱們眼前看到的這只相比,無論是文物價值,還是考古價值而言,根本就沒法比。”

楊教授這麽一說,權威的風範立顯,不過卻也讓古力宋時輪兩叔侄,面露不虞之色。

“這金裝定器按照咱們近現代考古學的界定,分為宋早期,和宋中期兩個年代的產品。而早起的產品尤為珍貴,也最具考古價值,那時定窯還沒有發明墊圈式組合匣缽覆燒工藝,所以那時候的定窯燒出來的白瓷,為了裝上金邊,會故意在碗口留下一些豎列排紋,這些排紋於器型以及碗體的紋飾都不相符,其實這排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就是更好在裝上金邊之後覆燒固定。而宋中期的金裝定器,因為改進工藝大批量生產的緣故,就不會在口沿上有這樣的豎紋。我剛剛沿著這碗的口沿這麽細看,就是為了查看這些豎紋!”

楊教授這麽一說,立刻就讓人察覺出他和古力在這古玩鑒定的能力上,是高下立判。

權威之所以權威,不就是因為他掌握著比普通人更加詳實的知識細節麽?

“宋初吳越錢氏像宋庭進貢了2000件的金裝定器,這金裝定器很得宋朝官家的喜愛,於是就成了名瓷的象征。當時的金裝定器,因為是要獻貢給朝廷的,所以每一件那些工匠們做的都非常用心,每一件都是單獨手工制作的,瓷器的口沿對平整度的要求非常嚴格,當時那些定器口沿上的芒口,並不是燒造時產生的瑕疵,是為了可以流出後期鑲金的空間,使瓷器在晶瑩玉潤中極大地展現了豪華和典雅,這種工藝是當時的一種時尚,是為了提高瓷器身份,迎合當時的審美情趣和人們迷戀金銀器的心理,也是為了表明使用者身分尊貴或顯示豪華。而金佃工藝與陶瓷相結合,是為了讓這瓷器更賞心悅目,猶如錦上添花。而這只碗的特征,就完全符合宋早期的金裝定器的特點,所以我判斷它絕對屬於一件國寶級的寶貝!”

楊教授這番話聽得王學明一拍大腿,而另外一邊的古力和宋時輪兩叔侄,則是臉上直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