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葉紅的電話

當時張勁搭建竹廬的時候,劉老爺子已經因為他那位惠市政府大主任的兒子的原因而被掃地出門,何清淺也是與張勁若即若離,所以,當時只有孔小黑臉在當場旁觀。劉老爺子和何清淺這倆人,自然也就不清楚竹廬搭建的過程和所用時長。

所以,此時剛初次得知,這間溫泉旁的竹廬,以及周邊蕭疏排布的野逸竹林,竟然只用了張勁半天的功夫的時候,這倆人自然被驚的合不攏嘴。

那個精致精巧,做工精細,處處顯示出超高的工藝水準的竹廬。雖然體量不大,但是從檁子、椽子、柱子,到簾子、竹瓦、竹墻,就算這倆人沒仔細數過,也知道構件絕對數以幾千計!

而且,從構件榫合程度來看,從細節處理來看,從機關精巧程度來看,這精致的仿佛工藝品的竹廬更應該是慢工出細活的精細活計。就算是十幾個嫻熟工匠一起合作,完成這間竹廬花上個十天半個月,也算不得慢!

張勁所說的,一個人忙活,小半天就能完成從備料、到加工、到建造、到使用的整個過程,讓這間美輪美奐的竹廬拔地而起,這實在太過匪夷所思。

一時間,何清淺和劉老爺子被張勁的話,沖擊的很是有些發懵。心裏更是一百個不信!

何清淺和劉老爺子的不理解,其實倒也正常。所謂隔行如隔山,以他們的眼界,以他們的想象力又如何能夠了解到真正的‘宗師級’大家的神奇程度呢?

他們以為,那些構件一個個榫合的如此完美,肯定是經過精細測量,經過如琢如磨的反復精細加工,才能如此至臻完滿。自然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

但是他們絕沒有想到,對於宗師級‘機關師’來說,對於擁有十級圓滿的‘精細制作’的大匠來說,眼睛就是一把精確的尺子,手就是最精密的機床。只要心有構想,那麽隨手制作出來的構件就能幾臻完美,不用反復加工,不用仔細丈量,就能幾乎不差毫厘。

比如說眼前這一地的零零碎碎,如果何清淺和劉老爺子,拿出一個足夠精密的量具,將張勁剛剛加工完的這些筒車構件仔細整理比對的話,便會發現,一個個將來筒車上用來盛水、運水的尺許竹筒,絕對形制統一。粗細相仿不說,而且長短相差絕對不超過百分之一毫米!一根根將來作為筒車輪骨,長度兩米許的竹竿,同樣長短相差不超過百分之一毫米!

傳說中,手藝精湛的師傅,眼力能分辨千分之一毫米的差距,不用機床,手工操作誤差不超過十分之一毫米!從張勁的成果來看,這個傳說似乎並不是虛誇。

因為張勁表現出來的手法,可是比傳說還牛一些。

……

在何清淺和劉老爺子的目瞪口呆中,調侃完劉老爺子的張勁,也沒有繼續吹噓自己的水平,而是雙手再次忙活了起來。

隨著張勁的雙手拖出一片殘影的在構件堆中遊走不休,數以百計的竹制構件,如之前增加時的頻率一般,飛快的減少著。一個直徑足有四米多許的竹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的成型。

那種魔幻的手速,巨大竹輪魔術般的從無到有,讓兩個旁觀者都有種看仙魔大片的感覺,恍如夢中。

十幾分鐘後,在何清淺和劉老爺子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張勁就已經站起身來,將如小型摩天輪一般的筒車斜斜的拎了起來。伸手在劉老爺子發直的眼前晃了晃後,嚷嚷道:

“前期的加工工程搞定,現在我們就去寒水溪邊,安裝。你這老頭兒不是想幫忙麽?喏,那邊還有幾個用來做支架、轉軸、輸送水路的竹件兒,和一些用來固定的玩意兒,你帶上,跟我們一起過去吧!”

說著,一只手單手輕松托著巨輪的張勁,伸出另一只空閑的手來,拉著何清淺就率先向門外走去。

半個小時後,一座高出岸基足有三米開外的‘摩天輪’在寒水溪上架起。在寒水溪和緩水流的推動下,隨著輪軸時轉動輕微的‘吱嘎嘎’的聲音,悠悠的轉動起來。

轉動中筒車外緣的竹筒不斷的沒入溪水,又不斷的旋轉升高,在最高處隨著傾斜的角度,將提起的溪水傾斜近水槽中,分別送入張勁的小院,以及劉老爺子家的小院。

雖然在旁邊觀看了這架筒車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但是見到上午還沒影的筒車,幾個小時後就已經建立起來,開始工作,劉老爺子卻仍然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如迷如醉的看著筒車工作了好一會兒,劉老爺子這才哆嗦著嘴唇,期期艾艾的說:

“這……就……成了?這就成了?”

結果竟然真如張勁之前所說的,不用調試,直接安裝即可!

這麽一只巨大的筒車,前後不過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從無到有,從山上竹從,變為水上筒車,開始工作了。這種速度、這種效率,實在太過誇張,讓旁人即使親眼所見,也很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