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祭祖(二)(第2/2頁)

王橋看見了一起共同開店數年的員工,盡管中間有著波折,還是感到頗為親切,他走到店前,道:“你們在這裏開啊?怎麽還要賣早餐?生意怎麽樣?杜敏在嗎?”

他一連問了四個問題,一位姓張的女工就笑了起來,道:“蠻哥,快進來坐啊,等會一個一個回答你。你怎麽在這裏,聽說你回昌東工作了。”

王橋進店坐了下來。

很快,杜敏出現在面前,望著王橋笑道:“昨天晚上我耳朵一直癢,就猜今天肯定有什麽事,沒有想到一大早就見到了蠻哥。”

杜敏與前些年相比要富態了不少,面容白晳,穿了一套唐裝,耳朵上還有秀氣的小耳環。

王橋道:“我每天早上都要鍛煉,你是知道的。昨晚我住在華榮小區姐姐家裏,早上散走,走到你這裏了。”

杜敏道:“你沒吃早飯吧,想吃點什麽。這裏的早餐全是昌東特色,有豆花飯、豬兒粑,還在鋪蓋面,碗雜面。凡是昌東有的特色早餐,這裏都有,我現在陽州的昌東人不少,很多人都要到這裏來吃。”

王橋走得汗流,不想吃太幹的食品。便要了一碗碗雜,又道:“你們搬到這邊來,生意怎麽樣?”

杜敏道:“最初生意不太好,養了一陣子才慢慢起來。”

王橋看著富有昌東特色的早餐,又想起曾經聽堂伯公多次提起過很想念尖頭魚的美味,問道:“你這裏有沒有尖頭魚?”

杜敏搖頭道:“沒有,尖頭魚很少,又貴,我們一般不賣。”

王橋要了一張紙,寫下了西城區太平農貿市場一家幹貨店的座機電話。道:“我近期要請客,需要尖頭魚,這家幹貨店在西城,他家經常有尖頭魚,你幫我聯系,就說我要。如果有,就買回來,養個十幾天沒有問題。”

“你大約什麽時間需要,提前打電話,我就全省城尋。總能找到。”杜敏對於王橋始終是心存感激的,不僅包括王橋將自己帶走飲食行業,還包括後來分手時的大度。

王橋道:“現在也不能確定,到時我提前打電話吧。”

“蠻哥。嘗嘗我們的碗雜面,絕對和師範後街的那家碗雜面一樣地道。”張姓女工端來了熱氣騰騰碗雜面,淡黃色的碗豆蓋在面上,顯然比平常碗雜面的品種要多。

吃著碗雜面時,不時有熟識的女工過來打招呼。

“王橋,你怎麽在這裏吃面?”

當王橋出現在早餐店時。坐在裏間的張曉婭便注意到他。她原本想打個掃呼,又見到王橋與早餐店的員工們都十分熟悉,便有些好奇,沒有打招呼,只是躲在一旁觀察。她吃完了面條,準備到前台付錢,這才招呼了王橋。

吃早飯的人挺多,張曉婭又坐在靠裏的位置,王橋還真沒有見到她,道:“你也在這裏吃飯?從學校出來未免太早了。”

張曉婭道:“我爸打電話,讓我回家,說是商量事情。我想反正都要回去,就先過來吃早餐。我經常在這裏吃早餐,這裏的味道是正宗的家鄉味道。”

王橋道:“我今天上午和姐姐一起要到你們家。”

張曉婭道:“是不是王爺爺要回來?”

王橋道:“就是商量這事。”

收錢的女工見王橋和張曉婭認識,便堅決不收錢。張曉婭道:“你們不收錢,我以後就不好意思來吃飯了。我喜歡這裏的早餐,為了能經常來吃,你們還得收錢。”杜敏笑道:“理是這個理,今天蠻哥在這裏,我肯定要請他和他的朋友,就這一次,行不行。”

這個理由能接受,張曉婭這才將錢放了回去,又問王橋:“你什麽時候到家裏來?”王橋道:“王曉住在華榮小區,我吃了早餐和她一起過來,大約十點鐘。”

“那我先走了。”張曉婭走到門口又停住腳步,回頭道:“這裏的臘排骨非常好吃,我爸喜歡,能不能帶一份回來。”

杜敏笑道:“沒有問題,我一會就安排。”

張曉婭離開小店時,暗自慶幸:“今天幸好小昭沒有跟著來,如果她知道我和王橋有這種關系,肯定會生氣的。這個癡情傻女子,還沒有走出陰影。”

杜敏道:“這個女孩是昌東的?”

王橋道:“她小時候在昌東,現在在山南大學讀書,和我一個系的。”

“她要的臘排骨,我等會就安排,你什麽時候過來拿。”杜敏禁不住好奇地道:“蠻哥要到他們家去,是親戚嗎?”

王橋道:“是世交。他爸叫張大山,你有印象嗎?”

杜敏搖頭道:“我以前在廠裏工作,只認識廠裏的人。”

旁邊一位女工道:“張大山,我曉得,好像是縣裏當官的。”

杜敏站在店門口,看著張曉婭苗條的背影,道:“這個女孩子樸素又大方,一看就是知書達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