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輛小車(第2/3頁)

找借口只是幌子,主要目的是讓國防廠出點贊助費。九二春風北渡,大江南北興起了下海熱,學校不再是凈土,向大型企業要贊助費是各個中學普遍的做法。紅旗廠是大型三線國企,直接歸部裏管,可是強龍難鬥地頭蛇,廠領導多方交涉無果,很不情願交了贊助費,吳重斌等十幾人才進入靜州一中。

為了這事,廠領導總覺得憋著口氣,在會上數次罵過娘。這只是大廠與地方糾葛的一個縮影。吳重斌等人從小受廠裏的影響,看不起土得掉渣的靜州本地人,在本地人面前有著強烈的心理優勢。他們又生活在靜州,與當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逃不脫當地的制約和影響。

王橋作為紅星廠子弟,也遇到基本相同的事。他比吳重斌要高一級,若不是因為打架而跑路,幾人應該還能在一個學校同讀兩年。

閑聊中,一大盆熱氣騰騰的燒雞公端上桌。燒雞公鮮香麻辣,肉粑而不爛,散發著陣陣濃香,吳重斌正欲祝田峰生日快樂,桌上已是筷子紛飛,他趕緊閉嘴,撈起一塊肥美的雞肉塊。

王橋上了四節課,餓得前胸貼後背,此時聞到滿店的燒雞公香味,舌底生津,喉結上下移動。

駕駛員老張嘟噥道:“我們比他們先到,這桌還不上來。”

王橋解釋道:“我給店老板打了招呼,要他用慢火煨,稍稍慢點。”

等了十來分鐘,又一盆燒雞公端了出來,雞頭和雞爪擺在最上面,湯色比前一盆更加紅亮。晏琳從衛生間出來,無意間看到最新出鍋的這一盆,走回桌前發牢騷:“剛才端出來那一盆燒雞公和我們吃的不一樣,看起鮮亮得多。老板不對頭,都是顧客,憑什麽區別對待?”

吳重斌吃得正香,道:“別疑神疑鬼,同一家店同一個廚師,能做出什麽花樣。”

晏琳搖頭道:“我肯定沒有看錯,他們那一盆肯定要好些。老板看人下菜碟,很不地道。”

她是個潑辣女子,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借裝朝門外走去,又去瞧王橋那一桌的燒雞公,再次驗證了自己判斷。隨後她去廚房一探究竟,剛到門口,恰好聽到廖老板與白衣廚師的對話。

肥胖的廖老板道:“同樣的雞公和調料,火候不一樣,做出來的菜品自然不同。剛才那一盆為了節約時間,用高壓鍋壓了壓,如果純粹慢火燉,味道還要好些。你這****的不開動腦殼,只曉得用味精。”

白衣廚師嘿嘿笑道:“老大,你是廖氏燒雞公的創始人,我的火候差點,很正常嘛。”

廖老板道:“這些都是不傳之秘,要不是從小看到你長大,我懶得教你。”

晏琳站在門口插話道:“我就覺得我們的那盆要差些,原來是老板親自操刀,我們都是顧客,憑什麽厚此薄彼,老板一點不耿直。”

老板回頭見到正在抱怨的年輕美女,笑嘻嘻地道:“我們店有規矩,凡是孕婦過來吃飯都能給店裏帶來財運,就由我親自下廚。”

晏琳道:“這個是假話,別蒙我。以後我們過來吃,老板得親自給我們弄,否則以後我們給同學說,都不到你這裏來。”

廖老板道:“那當然,你也算是老顧客了。我記得你是靜州一中的同學,畢業時到我這裏來會餐,當時我這裏是中餐館子,沒有做燒雞公。”

晏琳道:“沒有考好,只有來讀復讀班,那位和孕婦一桌的是我們班的同學。”

廖老板完全沒有想到王橋也是學生,驚訝地朝那桌看了一眼,轉回頭又笑道:“去年有一個復讀班的男同學考上清華,他在考試前經常到我這裏來吃飯,燒雞公營養,對學習有幫助。”他從口袋裏摸出一張名片,道:“你們讀書費腦子,吃點燒雞公有營養。這是我的名片,以後要吃燒雞公,提前給我打電話,我給你們慢火煨,來了就可以吃。”

在靜州,名片還是高級人士才用的東西,晏琳誇了一句:“廖老板挺有頭腦,曉得做名片。”

“附庸風雅,別見笑,以後同學聚會就到我這來吃。”胖老板與晏琳聊了幾句,拿著名片來到王橋那一桌,道,“剛才我按照你的要求做燒雞公,你們班上那位女同學嫌我厚此薄彼。這是我的名片,下回要吃飯,我一定優惠。”

王橋接過名片,隨口應承著。廖老板聊了幾句,見有新客人走進,便拿著名片去接待新客人。

王曉並不敢完全相信餐館食品,她與逝去的丈夫李湘銀感情深厚,肚中孩子是其唯一安慰,因此她比一般孕婦更注重飲食,甚至達到潔癖的地步。她要了一杯白開水,雞塊都在白開水中洗一遍,這才入口。這種吃法少了鮮美滋味,可是在心理上覺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