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戰幕拉開

“鴻宇,今天的《青山日報》看了沒有?”

楓林鎮,黨委書記辦公室,範鴻宇正準備起身去工業園瞧瞧,電話就響了起來,話筒那邊,傳來蔡洋的聲音,聽上去,略有一點急促。

範鴻宇敏銳地意識到,可能出了些事。

“還沒到呢。”

楓林鎮地處偏僻,當天的《青山日報》最快也要下午才能送達,很多時候都是次日送到的。

“發生了什麽事嗎?”

“嗯……電話裏說不大清楚。這樣吧,你來一趟我這裏。”

“好。”

範鴻宇沒有遲疑。一般來說,蔡洋不會發出如此急迫的要求,肯定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了,而且多半與政策層面相關。

楓林與彥華市區的水泥路面已經全部翻修完畢,範鴻宇的華沙小車,二十分鐘之後就駛入了地委大院,範鴻宇跳下車來,直驅行署專員辦公室。

樓道上靜悄悄的,偶爾有工作人員進出,微笑著和範鴻宇打招呼,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不像有大事發生的樣子。

“蔡哥。”

大步來到邱明山辦公室門外,範鴻宇叫了一聲。

“看看這個……”

蔡洋顧不得和他寒暄,徑直將一份散發著油墨清香的《青山日報》遞給他,指著頭版的位置,說道。

——打破思想桎梏,持續深化改革!

一道黑字加粗的標題,映入範鴻宇的眼簾。

作者署名是陸月。

文章處於頭版第二條的位置。版位相當顯眼,幾乎占據了頭版一半的篇幅。這在省級黨報的排版上相當罕見。一般來說,太長的文章不會安排在頭版,就算文章很重要,也只會在頭版安排部分版面,多半內容會轉入其他版面。

這一回,《青山日報》卻幾乎將一半的頭版版面給了陸月。可見對這篇文章的重視程度。

陸月這篇文章,偏重於理論,系統闡述了陸月對於目前改革開放的看法。其中結合實際。以彥華市正在展開的公有制企業改造為重點,加以詮釋。

陸月認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原有的經濟結構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尤其是企業的所有制屬性,嚴重制約了大部分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發展壯大。大部分企業,包袱沉重,深陷虧損的泥潭,對財政拖累很重,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陸月在文章中直截了當地舉了彥華市百貨公司為例。

彥華市百貨公司在前不久已經正式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港商投資一百萬人民幣,擁有新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權。百貨公司以固定資產和其他資產折價,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彥華市百貨公司的所有制已經改變。不再是國營企業,而是合資企業。百貨公司的所有幹部職工,經過競聘上崗,與新公司簽署合同,成為合同制員工。

股份制改造完成僅僅一個月。市百貨公司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當月便實現扭虧為盈,並且盈利幅度很大,超過了百貨公司歷年來盈利率最高的月份。

前途一片光明。

陸月在文章中對這個股份制改造持完全肯定的態度,還特意提到了彥華市委常委會議的決議,很隱晦地指出這是彥華市委的集體決定。並且更加隱晦地提到了,彥華地委行署對此事的態度相當曖昧,迄今未曾有明確的表示。

陸月認為,這是一條新路子,事實證明,已經走對了,那就應該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為公有制企業扭虧為盈再創輝煌做出新的貢獻。

文章的末尾,加了編者按,指出本文作者乃是彥華市委副書記兼常務副市長,協助市長負責全市經濟建設工作,分管招商引資工作。認為這是一個新思路,為公有制企業今後的發展之路,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和實際依據。

可見《青山日報》決策層,對陸月的觀點也是持完全肯定的態度。

範鴻宇就站在外間辦公室,將這篇文章看完了。

“挺有水平。陸市長不愧是首都大學的高材生,理論功底相當深厚,一篇理論文章也能寫得這樣文采斐然,家教淵源啊……”

範鴻宇輕輕放下報紙,笑著說道,神態相當輕松。

蔡洋卻沒有那麽樂觀,蹙著眉頭說道:“這裏面有玄機。”

“當然有玄機,上下呼應嘛。”

範鴻宇依舊很輕松,微微一笑。

蔡洋就瞪起了眼睛,詫異地問道:“你看過內參了?”

“沒,猜的。”

蔡洋不由苦笑道:“好吧,我倒是忘了,你是諸葛亮,料事如神。”

範鴻宇笑道:“這並不難猜,陸市長的父親大人,又沒有對我們保密。處在那樣一個敏感的位置上,大人物的心思不說了如指掌,起碼也能略知一二。這就叫近水樓台先得月。”

“行,你也別在這發感慨了。進去吧,專員等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