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我們的國民,等不起!(第2/2頁)

“那依劉局長之見,此事應該如何解決?”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而且必須馬上完善,作為當前政府工作最急迫的任務來完成。賀市長,我們的國家,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舊的社會體系,正在快速瓦解,新的社會體系,還沒有成型。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之中,會產生大量的社會弱勢群體。比如說下崗職工,根據我們的了解,單在平原市,類似鄧友章鄧婉兒一家這樣的情況,就不在少數。以後,還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其他弱勢群體,比如農民工,失去土地的城市郊區農民,待業青年等等,這些人,都缺乏最基本的生存保證,吃飯,教育,住房,醫療等等,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每天要面對的嚴重問題。如果我們不把這些人安置好,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可以想見,他們對社會是個什麽樣的態度。這種情況的普遍存在,將會嚴重地影響到執政黨與政府的形象,嚴重影響其他人對我們的公信力。我們在進行體制改革的同時,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在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的同時,難道不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賀競強說道:“劉局,不要說全國範圍內馬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很大的困難,就以平原為例,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個任務,也是不可能的。最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錢從何來?”

劉偉鴻反問道:“賀市長,修路的錢,從哪裏來?”

賀競強蹙眉說道:“劉局,修路是為了發展經濟,是為了將來能夠更好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所以說,賀市長,這就是一個理念的問題,一個誰先誰後的問題。簡單來說吧,現在平原市政府手裏有一百元,這一百元是用去修路,還是用去保障民生,各自能產生什麽效益,這才是我們的分歧所在。是這樣吧?”

賀競強隨即點頭:“是這樣。就好像家裏只有一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這一個蛋是拿來給小孩吃了解解饞,還是拿去賣錢,然後換回來更多的母雞,下更多的蛋。我選擇後者。”

劉偉鴻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也選擇後者。但問題在於,前提不對。這一個雞蛋,給小孩子吃了只是解饞的話,那就沒必要。但如果是小孩已經嚴重營養不良,等著這個雞蛋救命呢?作為父母,我們是否還能堅持拿這個雞蛋去賣錢?就好像鄧婉兒一家的情況,他們就不是要解饞,他們是需要救命!回到我剛才說的那裏,政府手裏的一百塊錢,如果拿去修路,可以產生比較好的經濟效益,但如果拿去保障民生,卻能產生比較好的社會效益。兩相比較,我認為,還是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更加可取。因為我們的群眾,我們的國民,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劉局,如果每一百元都拿去保障民生,路就永遠修不起來,經濟也就永遠都不能發展,我們也就永遠只能有一百元。為什麽我們不能先把這一百元拿去修路,等賺到了另一個一百元之後,再投入到民生保障之中去?”

劉偉鴻就笑了,說道:“賀市長,請恕我直言,這還是一個偽命題。第一,我不是要求每一百元都拿去保障民生,我是說,先把這一百元用在民生領域,第二個一百元,我們才拿去修路。第二點,如果我們不能樹立民生第一的思想,那麽誰又能保證,先修了路,賺到另一個一百元之後,就能投入到民生領域?也許到那個時候,我們又有新的路要修,有新的其他項目需要投資,那新的一百元,仍然又被優先拿去創造經濟效益了。經濟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但我們的國民,是不是有那個耐心,能等那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