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祭拜(第2/3頁)

緬甸軍政府那邊顯然也注意到了陳然的身份,現在美帝支持的反華勢力克欽軍正在和軍政府打仗,將來不管是議和還是接著打下去,軍政府顯然都迫切的需要中國給予支持和表態,知道了陳然的身份他們對陳然自然是既小心又熱心。

一行十幾人直接乘飛機往瓦城而去,內比都到瓦城飛行不到一個小時,倒也快捷。

瓦城,書面語又叫曼德勒,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是古時候的戰略要地,也曾是緬甸皇宮所在地,地理位置很重要。這裏有眾多的華僑聚居,所以在這裏可以看到很多的中國同胞。

甚至瓦城現在的經濟主要都是由華人後裔把持,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歷來就是翡翠毛料、成品,各種寶石交易的集中地。

緬甸本地等翡翠毛料開采公司還有國際型的各大珠寶公司在瓦城均有專門的據點。

以前的種種傳奇賭石故事也大都發生在瓦城,這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地方。

乘飛機降落的時候,坐在窗邊的陳然很輕易地就可以看到瓦城郊外那一棟棟豪華別墅,這些別墅基本上都是當地有錢的華人買地修建的,可以說在緬甸的曼德勒除了軍政府的人員之外就屬華人最有勢力。

到了曼德勒其他地方可以不去,但是當年的遠征軍遺跡卻是必須要去的,不但是到了曼德勒要去,基本上華人到了緬甸都要去這個地方祭拜一下,可以說這裏也是華人的一個精神象征了。

抗日時期,繼法國接受日本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之後,日軍又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致使滇越線全面中斷,於是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準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余公裏,浴血奮戰,屢銼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曼德勒會戰最後的結果雖是一敗塗地,但卻湧現出了不少的戰鬥英雄,如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孫立人,最值得欣賞的是他對待日俘的態度,凡是沾了中國人鮮血的日本人一律幹掉,這讓幾個人每每想起來的時候都覺得熱血沸騰不已;還有突圍戰死的200師長戴安瀾曾經作戰過的洞五戰場。

現在拍的幾部遠征軍電視劇基本上都是以200師為原型拍攝的。

由於正好是國慶期間,所以當年抗戰留下的幾處戰場遺跡幾乎都是人滿為患,到這些地方來的自然大部分都是華人,陳然也碰到了不少在公盤上碰過面的“熟人”,雖然在公盤上這些“熟人”基本上都沒和陳然說過話,但到了這裏見到了陳然卻都和陳然打起了招呼,以至於那些沒去參加公盤只是單純來緬甸旅遊的華人遊客們紛紛打聽陳然的身份。

在相互的傳頌中,很快陳然的名字便在遊客們中傳開了……

雖然大家相互的都不認識,但處身於這等場景之中無疑讓人不由自主的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不過這種感覺在到了烈士公墓的時候就再也沒了。

相比那些也不知是用來緬懷當年事跡的戰場遺跡還是用來遊玩的旅遊景點,公墓這邊的遊客們無疑要少得多,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身影在祭拜著參加了遠征軍祖輩們的墓碑,到了無名墓碑那邊就見到一位蒼老而又淒涼的老人坐在一塊無名墓碑邊上一邊把手放在墓碑上來回地撫摸著一邊不停地訴說著“小日本被趕出了中國”“小日本投降了”“新中國成立了”“我們老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國家已經強大了起來,再也沒人敢欺負我們了”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