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古玩界大拿(第2/3頁)

而在路上的時候,陳然也知道了這位吳師伯的全名。

吳正慈。

這個名字就是老人的全名。

老人的全名不是老爺子告訴陳然的,而是陳然猜出來的,從老爺子和老人隨口聊天中猜出來的,其實也不能說是猜,因為這個名字太出名了,而陳然對這個名字也太熟悉了,老爺子看他不知道老人的身份,只是隨口提醒了他一下,他就知道了這位老人的名字和身份。

說起老人,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傳奇,在玉石界,甚至是在收藏界和古玩界,不知道老人名字的人還真不多,因為他就是我國文物鑒定專家,人稱鑒定國寶的“國寶”吳正慈。

簡單點說吧,基本上可以說這位老人是目前收藏界的第一人,名副其實的古玩界大拿,沒有之一,古玩界的大拿有很多,但吳正慈卻只有一位。

這位老人是目前收藏界的第一人,並不是說這位老人收藏的古玩是最多的,或者是最值錢的,或者說這位老人那一定是身價不菲了,其實一點不是。

這位老人手頭上收藏的古玩說真的還不一定有陳然收藏的古玩多的,價值連陳然那收集齊七套花神杯之後剩出來的兩只值錢都沒有,頂多也就是收藏了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因為值錢的玩意這位老人都捐給國家了。

可以說,這位老人一生都撲在了我國的文化工作上,為我國的文化工作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計的。

還在上中學的時候,老人就開始撿漏,其中有兩件現在都是國家一級文物被收藏在了故宮博物院,而當時老人只是花一毛錢或者兩毛收上來的,在1965年越王勾踐破土而出的時候,老人是作為最年輕的專家和郭沫若等大師一起匯聚荊州共同釋讀破解這把天下第一劍的,而在後來的文化大戈命期間,老人更是冒著巨大的風險保存下來了不可數計的重要文物,文戈結束之後,老人悉數將這批重寶捐獻給了國家博物館,據傳言不說其他的博物館,只說現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老人捐獻的重寶就不可計數。

文戈結束為其平反之後,老人就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投身於博物院的重建工作,期間為國尋寶無數,發現挖掘數十個我國重要古代遺址,而其本人在這期間更是撿漏無數,現如今價值上億的寶物就不少於十件,而這些重寶也全部捐獻給了博物院。

老人在故宮博物館當了十幾年的副院長,後來又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進入文化部工作更是著作了無數部有關文化研究的作品。

除了老人做出的貢獻之外,老人的人品也值得讓人稱贊不已,老人的品性極為的剛正,不說其他的,只說業界內一直流傳的一個故事,老人在故宮博物院當副院長的時候,院裏給老人配的是有司機的,但老人卻從來不坐,一直是和老伴乘公交上下班,後來鬧出了一件院裏罷車事件也就是院裏凡是配有車的領導集體不用車了,老人這才乘坐私車上下班,只不過是老人卻把公私分的很清,老人下班的時候是要經過老人老伴上班的地方,但老人的老伴卻從來沒有坐過給老人配的私車下班,而是一直乘公交上下班。

老人在業界裏也是以直言敢說真話著稱的,古玩這一行裏規矩很多,收藏界裏的專家之間常因這些規矩而產生齷齪,比如以為藏友找到某專家,請人家鑒定手中的藏品真偽與否價值幾何,該專家打眼了,把真的看成了偽的,或者那專家出於某種私心故意把真的說成偽的,總之是結果不盡人意。這藏友不甘心,便又找了另一位專家,而這個專家卻證明東西是真的,價值很高。這樣的情況下,這兩名專家之間便產生了矛盾。因此,很多專家是不太願意接別人鑒定過的東西的,久而久之的更是發展成了“不打假”“看破不說破”的說法,也就是其他的專家鑒定過的東西,拿到其他的專家那裏鑒定,這些專家就算是看出先前那位專家鑒定錯了,也不說出來甚至還說對方鑒定的是對的,當然,只是口頭上說而已。

而老人卻與眾不同,從老人出道開始,每遇到有藏友登門求教,從來知無不言,無視那些行業潛規,因為這個,老人可沒少得罪人,但老人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太大了,不說老人一生捐獻給國家的那些重寶對國家的價值和意義,只說這些重寶如果老人不捐獻給國家而是自己留著的話,那老人的身家在國內的富豪排行榜上也絕對能排上前幾了,而老人卻將這所有的財富都捐給了國家,當然,這個說法也只是下面的人私下裏討論而已,老人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又豈能用財富來衡量。

老人從文化部副部長的位置上退下來的時候,國內的玉石協會,珠寶協會,收藏協會等紛紛邀請老人在會裏擔任職務,甚至是好幾個協會的會長坦言如果老人入會擔任職務的話願意退位讓賢,但老人並沒有接受他們的邀請,而是又回了故宮博物院做著鑒定和維護文物的工作,只不過是沒有擔任任何職位,只是領了一個高級顧問的頭銜,享受國務院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