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從頭越 第一百二十三節 撲朔之局(第2/2頁)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已經基本成型,現在正在討論階段,高晉此次重新從中央到地方履職,也算是經歷一輪鍛煉,擔任省裏的四把手,主管經濟工作。

高晉出任昌江省委副書記之前並沒有太多預兆。

楊子寧只知道十五大之前會陸續有一些調整,從中央到地方都有,這一波調整會從年底一直延續到次年年中,然後在十五大之後還會有一些調整,基本上要到人代會結束後幾個月才算差不多告一段落。

昌江一直是穩健派和精英派爭奪的區域,省委書記田海華是精英派的幹將,曾經在中化集團工作過多年的他有過長期國有大型企業工作歷史,而他也很喜歡任用有過在國企工作經歷的幹部,像董昭陽、夏力行都是有過在國企工作的歷史,而陶漢則是有過在高等教育機構任職的經歷。

隨著田海華極有可能在十五大之前要離開昌江,邵涇川接任省委書記基本沒有多少懸念,誰來接任省長卻一直沒有定論,而處於這個時候高晉來昌江擔任省委書記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了。

雖然汪正熹在省委排名高於高晉,但是汪正熹年齡偏大,如果接任省長的話,就連一屆五年都難以幹滿年齡就要到點,所以究竟汪正熹會不會接任省長也存有相當大的懸念。

高晉到昌江任職使得昌江的局面顯得更加混亂無序。

華東地區歷來是國內政壇上穩健派和精英派角逐的熱點地區,而昌江作為華東經濟發展最為落後的一環,穩健派在八十年代一直占據上風。

但是隨著國內經濟發展起飛,精英派開始在這一區域影響力不斷擴大,尤其是在田海華擔任昌江省委書記之後,憑借著精英派在經濟上的成績表現,陶漢、董昭陽代表精英派中的少壯力量和夏力行、周少遊這一批精英派的新生力量迅速崛起,使得昌江局面變成了精英派占據主導地位,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地方實力派迅速沒落,穩健派居於守勢,形成了五三二格局,即精英派占據半壁江山,穩健派三分其一,而地方實力派則只有兩成弱的架勢。

高晉和楊家關系密切,但是楊家雖然也屬於穩健派的大陣營,但是卻不屬於那種觀念較為保守偏左那一類,而屬於是觀念較為開明的新穩健派中人物,事實上被劃歸為舊穩健派的邵涇川並不太希望高晉來昌江,只是最終什麽原因高晉還是來了昌江,就連楊子寧也不太清楚。

邵涇川和高晉關系不算好,但是都屬於大穩健派這個陣營,在觀念和思路上有很多相同之處,但是在一些具體工作中卻又有差異,只是這個時候高晉初來,暫時還見不出,而且這個省長究竟會是誰來接任,現在也很難說清楚。

不過對於楊子寧來說高晉來昌江卻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意味著楊家的影響力也可以延伸到昌江,尤其是有陸為民這個現在楊家這邊頗為看好的角色正在昌江努力打拼的時候。

黑色的奧迪緩緩駛出濕漉漉的機場停車場,楊子寧的目光在窗外逡巡。

龍台國際機場雖然也是4E級機場,但是從航站樓來說,比起周邊幾個省省會機場的航站樓來就相當寒酸了,而出了機場之後向昌州城區的道路路況不錯,但是卻不是高速公路,據說昌江機場高速公路也在規劃之中,京華投資也是對這個項目頗有想法,只是現在這個構想還在論證階段,暫時還談不上。

昌江總的時候來說還是太落後了,雖然這幾年田海華主政期間昌江的經濟增速在全國一直居於中上遊,發展也很快,但是昌江底子相當薄,加上基礎設施一直十分落後,水旱天災對農業生產影響也相當大,尤其是昌江、豐江、宋河等幾條河流水系更是經常泛濫,農業上靠天吃飯的現象很明顯,所以經濟發展在八十年代一直處於華東地區墊底的位置,甚至比起情況同樣落後的皖省都還要差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