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漩渦中心的男人(第2/3頁)

伯爵聽了半天,也不知道天一在說些什麽,只是打著哈哈道:“我相信您那位詩人朋友的境況終究會好轉起來的。”

“不,我不希望他的情況變好。他是天才,所以他應該死得越慘越好,晚景淒涼,客死他鄉那才是正道,同情和嘆惋才是世間庸人們樂於給予的,只有這樣的遭遇,才會使他被後世視為偉大的文學巨匠,並被無數人頌揚。”天一道:“要記住,伯爵先生,人生完美的成功人士,接受的往往只有指責、敵視和嫉妒,無論他們做什麽決定,辦什麽事,都會被挑出毛病來,都會被當成另有所圖。

假如有一天,你活到了‘功成名就,風清雲遊’這種境界,就會越發看清這個人間的肮臟和人類的醜惡。你會重新審視和評判自己所做和所見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最後得到的,只有厭倦、厭惡……和無奈。”

伯爵覺得自己的耳朵仿佛在滴血,天一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來自地獄的布道,他竟然向一位信奉上帝的聖殿騎士團殘黨領袖傳播這種靡靡之音,而且還是無意的聊天中說著說著就提起來了。

伯爵聽得汗毛都立起來了,心道:我就壓根兒不該接詩人那話茬兒,不!我壓根兒就不該說話!下次要堅決等他先開口,或者是在他空下來的時候我再跟他打招呼。

“那個……大師,關於我們昨天說的……”伯爵想把話題往正事兒上引,昨晚他和天一的交易內容是:他去送沃爾李奧就醫,而天一則解決他的人身安全問題。

但這位伯爵先生的安全問題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搞定的事情,因為要殺他的人,或者說追殺他的勢力實在是很多,而且紛雜,那些勢力之間也未必知道對方的存在,所以情況可謂非常復雜。

“我們昨天說到哪兒來著……哦,對了,秘密通緝。”天一說道。

這裏得往回說一些事,十四世紀初的歐洲,是一個王權與教權爭鬥比較激烈的時期,在1314年之前,意大利內部分裂為皇帝黨和教皇黨兩派,相互間鬥得不亦樂乎,不可開交。接著盧森堡王朝的第一位德意志國王亨利七世攪和進來,於1310年進入意大利。斡旋於皇帝黨和教皇黨之間,實際中擴張自己的勢力。並順利在1310年的米蘭,頭頂倫巴第鐵王冠,加冕為意大利國王;1312年6月29日他又在羅馬正式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包括給天一寫信的那位詩人在內的許多意大利志士都希望亨利七世能領導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實現統一,可惜,這位國王在1313年突然去世,沒能成功攻下那位詩人的故鄉佛羅倫薩。

由於亨利七世很可能會恢復封建領主在意大利的權力,當然就觸碰許多人的逆鱗,影響了那群人的利益,那些反對亨利七世的人裏,就包括了教皇克雷芒五世。

我們不能忽視他在教會學術方面的貢獻,但從政治的角度上來看,這位老兄的事跡實在是不敢恭維。眾所周知,克雷芒五世和腓力四世狼狽為奸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能登上教皇之位,完全就是靠法國人在幕後的推手幫忙。

我不知道是因為他智商有限不懂掩飾,還是因為當時就是可以這麽肆無忌憚,反正他一登上宗座,立即就宣布把法國教會領地稅收的百分之十獻給腓力四世。後來還把整個教廷都遷往了法國控制的阿維尼翁。為強化自己的實力,並確保未來的教宗被法籍人士壟斷,克雷芒五世還提拔了九名法國籍樞機主教,其中五個是他親戚,這五個人裏還有三個是兒童……就算要解釋成舉賢不避親,你至少也得找成年人吧,可見他在運用權力的時候,還真就不怎麽在乎別人的閑言碎語。

當初亨利七世是克雷芒五世親手捧上神聖羅馬帝國王座的,但也是在最後的時刻,遭到了這位教皇的背叛。再看看後來他對聖殿騎士團的所作所為,足以見得,這位教皇經常會“迫於壓力”出賣別人。

總之,教皇和法國國王的關系,已經擺在那裏了,腓力四世眼紅騎士團富可敵國的財產,在1307年對聖殿騎士團下了黑手,但結果並不如人意,為什麽?很簡單,消息走漏,騎士團寶藏被提前轉移藏匿。

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七年,這七年來,他們哥倆都被蒙在鼓裏,時隔七年,才燒死了大團長莫萊。直到博熱和他的建築師們從兩根墓穴的空心柱中取走了寶藏中的“寶物”部分,腓力四世才從一些密探和某些來自國外的聖殿騎士當中,探聽到了那麽一絲風聲。

他在法國國內通緝了基謝·德·博熱伯爵,也用了扣在聖殿騎士團頭上的罪名“末世異端”,用教廷的力量在整個歐洲追捕著這位伯爵。

但是,腓力四世不可能公布出關於寶藏的事情,傻子才會那麽幹。他也心知肚明,博熱這家夥八成已經逃到國外去了,萬一寶藏的事情曝光,他落在了隨便什麽旁人的手上,哪怕是一夥兒外國山賊,也不歸他法蘭西管,到時候自己一個子兒都撈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