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蒸汽時代

呂禦史果然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硬漢,驢脾氣上來才不管妻兒的死活,他表示寧死也不吃妖孽變出來的糧食,還說糧庫裏那些大米說不定都是砂石瓦礫變成的,吃下去暫時沒事,時間久了腸穿肚爛,必死無疑。

在場官員們的面子就有些掛不住了,這純粹胡攪蠻纏了,劉太師在崖山之戰中確實變出了幾十萬斤的清水,但這些糧食其實不是他變出來的,而是朝廷派船去占城花真金白銀買回來的占城稻,假托太師變糧食之說,是為了給三十萬軍民吃個定心丸,畢竟沒什麽能比神仙坐鎮更讓人放心的了。

以陳宜中的政治智慧,當然明白這一回合失敗了,他是打算偃旗息鼓,可是文天祥卻得理不饒人,繼續帶著大家參觀,中途退出也不行,畢竟皇帝和太後都還在呢。

這回參觀的是工部軍器所,這本是工部下屬的一個制造盔甲弓弩刀槍的作坊,但現在已經成為行朝最大的機構,擁有上萬工匠,無限制調撥錢糧的權力,以及皇帝、太後和左右丞相、大元帥的全力支持。

本來陳宜中是打算扳倒劉彥直之後再對軍器所下手的,工部大權獨攬,占據了行朝八成的人力物力開銷,這還了得!軍器所的大工匠每月有五百斤的俸米,比四品官員的收入都高,一幫賦閑的冗員早就看不慣了,只是沒有合適的發難機會而已,因為軍器監有禁軍把守,閑人莫入,一時半會還沒找到把柄,現在文天祥主動帶他們參觀,可是天賜良機。

軍器所設在海邊一處空地,距離老遠就能看到高高的細長圓形空心磚塔,每天都有黑煙冒出,宋人不認識那是磚砌的煙囪,謠傳說是仙人造的巨型煉丹爐。實際上煙囪下面的建築物和煉丹爐也差不多,那是黨愛國設計建造的煉鋼廠。

聖駕蒞臨軍器所,在此主事的工部尚書、太子少師黨愛國親自迎接,帶領大家參觀這幾個月以來的成績,先視察的甲弩坊,這是軍器所下屬的一個作坊,生產最新型的鎖子甲和突火槍。

宋軍裝備的鎧甲不輸於金、元,弓弩的質量也不亞於蒙古人的復合弓,所以朝廷的將帥們都認為兵器上並無改進之處,但是看到一領領用細密鐵環編制而成的鎖子甲時還是大吃一驚。

唯有陳宜中不屑一顧,鎖子甲不是什麽新鮮玩意,西域諸國都能生產,這種鎧甲勝在柔韌輕便,能隨體而動,但是對於斧、錘等鈍器打擊基本沒有防禦能力,而且制作繁瑣,耗時耗力,得不償失。

黨愛國何等的機智,早已看出今天的視察來者不善,他笑吟吟道:“西域鎖子甲通常都是四連環,六連環已經是稀罕之物,但甲弩坊生產的鎖子甲都是八連環,蒙古軍中只有張弘範這樣的大將才穿的起。”

有那識貨的人頻頻點頭,鎖子甲也分三六九等,四連環的相對稀疏,六連環的就強上許多,八連環的致密緊湊,乃是鎖子甲中的上上品,但是制作也更加繁瑣,掌握這門技術的工匠本身就不多,即便是熟練工匠制作一領八連環鎖子甲也需要一年的時間,這還不算工本費,鎖子甲的原料是一枚枚細小的扁平鐵環,這些鐵環需要工匠用鐵絲一個個的加熱、鍛打、扭曲、焊接而成,工作量可想而知。

仿佛猜到眾人所想,黨愛國道:“甲弩坊每日可產鎖子甲一百領。”

眾人面面相覷,不可置信,如果這是真的話,那麽起碼需要上萬個工匠吧,但整個軍器所也不過就這些人,不可能全部用來生產鎧甲。

陳宜中是當過丞相的人,考慮問題更加全面,他斷定黨愛國在誇大其詞,制作這麽多鎧甲首先需要的是鐵,但流求根本就沒有鐵礦!

“黨尚書,能否參觀一下作坊,看看匠人們是如何制造的。”陳宜中冷笑著提出要求,他料定黨愛國會吃癟,而文天祥會打掩護,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黨愛國欣然同意。

制造鎖子甲的工坊在一處用紅磚建造的巨大房子裏,離得老遠就聽到轟隆隆的巨響,黨愛國也不解釋,領著眾人進門,站在門口欣賞他的傑作。

車間內,幾台鋼鐵機器正在蒸汽機的驅動下工作著,從隔壁煉鋼廠的煉鋼爐中煉出的鋼坯進入水箱式拉絲機,拉成長長的鋼絲,然後被車床截成均勻的一段段,沖壓成扁平的鋼環,趁熱鏈接成三尺寬的鋼布,最後的環節才是手工制作,匠人們按部就班的將這些鋼布制成鎖子甲上衣,領口和袖口用棉布包裹,內襯一層絲綢。

另一側的機器裏,一頂頂鐵盔正在流水線上生產出來,這是沖壓出來的鐵盔,沒有紅纓尖頂和鳳翅抹額,但是內襯牛皮,另有皮條用於紮在下頜處,盔上還有一個沖壓的宋字,工匠拿著毛筆蘸著紅漆,挨個給這些宋字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