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不忘初心

“好吧,反正你們是一家人,怎麽說都行。”江離哈哈一笑,“深圳從建市之初,就一切從商業為出發點,所以深圳人聰明、能幹、肯吃苦、頭腦靈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湧現出不少商業天才。但文化產業不同於商業,不,應該說既是商業又不是商業。既要有商業的思維,又要有更大的格局來看待文化的特殊性和長遠性,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做好。深圳不缺一流的商人,也不缺文化產業的土壤,更不缺各種文化人,但缺少可以將商業和文化整合在一起的文化商人。”

“不就是你嗎?”何潮笑著拍了拍江離的肩膀,“當年不是早就說過,我從事快遞,江闊和安湧做電子制造,郭林選做房地產,你做文化。現在我們都沒有背離初衷,倒是劉以授和張辰卻轉行做了金融,好吧,他們是遊走在融資和非法集資的中間地帶。顧兩從事的姑且也可以叫房地產,當然,炒房團更準確。總

體來說,我們有人堅持了初心,有人遠離了信念。”

“從事文化行業,任重而道遠啊。”江離感慨一句,“不過我會堅持下來,我喜歡當開拓者而不是追隨者。說不定不用幾年,深圳也會陸續湧現出來一批優秀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向世人訴說深圳的故事。”

“深圳有太多故事了…”何潮回頭看了一眼江闊,“就是我和江闊的戀愛故事,就夠出一本書了。”

“一本不夠,得三本。”江闊淡然一笑,輕舒衣袖,泡了一壺茶,先給了熊公望一杯,“大師,怎麽看待現在的深圳和香港的關系?”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香港一地的GDP遠遠甩開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四省的總和,曾經是深圳GDP的11倍。而到了2017年的時候,不僅北京、上海的GDP已經實現了對香港的反超,曾經的小漁村深圳,也在高科技和互聯網領域全面壓制了它。不出意外,2018年深圳的GDP將會超過香港。

截至去年,香港的GDP占比,已經由昔日全國的五分之一,變成了廣東一省的五分之一。

熊公望輕輕喝了一口茶:“越來越富有的內地,對於香港昔日的崇拜感在快速下降。而在1997年之前,很多內地人的心中,香港的武俠、動作大片、流行金曲和服飾發型,都是世紀之末的潮流象征。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內地人開始目睹一個呈兩極化走向的香港——貧富不均、思想落後、機制僵化,也開始鑄成了新一代國民對於香港的刻板印象。我接觸過一些90後的年輕人,他們對香港既沒有好感又沒有偏見…”

“這不好嗎?”江闊反問了一句,神情平靜。她由以前無法接受香港即將被深圳超越的事實,變成了坦然面對,她也知道,在歷史大勢面前,必須要承認別人的優秀和自己的落後。

而且落後還不是因為別人太優秀,卻是因為自己沒有跟上趨勢。

“當然不好了。對一個人最大的輕視不是鄙視,而是無視。對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90後以及00後,他們對香港完全沒有70後和80後的崇拜和向往,在他們眼中,香港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地方,他們如果留在國內,會先去北上廣深,甚至是杭州、成都。如果出國,會去歐美、新加坡等地,最後才會想到香港,說明香港的影響力確實在新生一代的心目中,下降了許多。”

“確實是這樣…”江離自嘲地一笑,“我有一個侄子在上海上大學,我問他畢業後去哪裏,他說要麽留在上海要麽出國。上海大學生畢業後留在上海的比例最高。我問他為什麽不來深圳,深圳機會多,離香港也近。他說深圳沒文化而香港沒吸引力,他不喜歡香港的氛圍,而且香港也沒有什麽高科技,除了房地產就是金融…”

“你應該告訴他粵港澳大灣區推出之後,香港會重新煥發活力。有雄厚的大陸作為依托,香港不會沒落。”何潮一臉興奮,“粵港澳大灣區是一項世紀壯舉,以後肯定會推動廣東、香港和澳門實現經濟一體化。利道前些日子推出的粵港澳一日達業務,就非常火爆。”

“你相信香港會再次崛起?”江闊一臉淺淺笑意。

“香港從未沒落,何談崛起?香港只是重回昔日的輝煌罷了。”何潮擠擠眼睛,“再說香港有江闊這樣優秀的美女,說明香港依然有深厚的底蘊。”

近十年來,香港經濟結構出現“三化”趨勢,即房地產業泡沫化、實體經濟空心化和經濟增長方式單一化。香港近幾年的年經濟增長率低於過去十年平均增速,顯示香港經濟動力減弱是一個長期性問題。

盡管經濟面臨著諸多問題,香港還是保持著自身特有的優勢,這些優勢決定了香港在大灣區構建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在金融、商貿領域的競爭力仍未削弱,已連續第23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領先排名第二的新加坡的幅度進一步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