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市場和人事

而在手機市場,也有十幾家國產品牌在攻城掠地,但由於品牌和技術受制於他人,手機市場完全是國外品牌的天下,國產手機所占市場份額不足5%!

以劉以授和張辰的看法,現階段應該主要精力用在手機研發和生產上,次要精力用來生產推廣小靈通,放棄尋呼機。尋呼機作為一個夕陽產業,雖然還有幾年的生命周期,但已經不值得投入了。

海之心的看法和劉以授、張辰大同小異,但周安湧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路,他認為現階段拿出20%的精力用來研發手機,30%用來生產小靈通,50%用來生產尋呼機!

別說劉以授和張辰了,就連海之心也覺得周安湧的想法不合時宜,是瘋了。

周安湧沒瘋,他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麽,他就是想要賭一把。不賭,不足以迅速脫穎而出!按部就班地發展,七合集團永遠落後於人。

研究過許多著名企業家成長史的周安湧從中讀出了一個共性,每一個成功人物在成功道路上,都有一兩次舍命一搏縱身一躍的下注,成功了,就是海闊天空,失敗了,就一敗塗地。

不過沒關系,有許多人在失敗之後觸底反彈,再次高高飛起。

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出現了兩代企業家,分為84派和92派。1984年第一批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多數是目光卓越有著先見之明的一群人,他們身體力行,敢為天下先,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迎風破浪,站立在了潮頭。

84年受益於市場化的開始,他們經歷了轉型和碰撞之痛,他們創業的特點是從無到有,市場需要什麽,他們就生產什麽。

92派是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許多體制內的人開始下海,由此又催生了一大批優秀企業家脫穎而出。92派的企業家更靈活更有市場嗅覺,他們伴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興起,如魚得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環境下,順應了潮流,趕上了時代,也成就了自己。

周安湧將自己歸類為97派,盡管他也知道,自己命名一個派別太兒戲了,如果和他同期可以湧現出相當多的知名企業家,才可以成為一派。但他還是堅定地認為,1997年,是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個轉折年。

何潮也不只一次說過,1997年,除了香港回歸、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外,還有互聯網的萌芽,尤其是中國幾家互聯網公司的成立,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1997年開始的互聯網公司的誕生,到1999年到了第一波高潮,並且產生了第一次互聯網公司的危機。但和互聯網公司的危機相比,電子制造業近年來由於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的推動,始終沒有停下快速前進的步伐,沒有遭遇任何危機。

周安湧一直認為,他以後會成為97派中成功者的代表人物,所以他身上還肩負著一定的歷史責任。至於何潮,應該會是97派中的失敗者代表。

最終周安湧說服了海之心,或者說,他的理論並沒有完全讓海之心動心,但他描述的盈利前景打動了海之心。因為他經過研究對比發現,尋呼機雖然到了產業的末期,但市場依然龐大,還有回光返照的短暫春天。抓住夕陽最後的尾巴,完成一個小目標,賺上幾個億,可以作為研發手機的前期資金。

而小靈通市場剛剛起步,並不急於一時。

成功地說服了海之心後,周安湧不顧技術人員以及中層的反對,力排眾議,就連柳三金和李之用幾次勸說,他都毫不理會,調整了生產計劃,聯合韓國一家公司開發了一款袖珍型中文尋呼機,型號QH688,港味設計,款式新穎大方,外觀令人眼前一亮,且質量過硬,一經推出就深受市場歡迎。僅僅幾個月時間,銷售上百萬台,而且還在繼續熱銷。

估計不出一年,七合尋呼機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可以占據尋呼機市場15%以上的份額。

一款尋呼機為七合集團帶來了莫大的商機,最主要的是,利潤頗為豐厚。海之心大喜之下,提出再生產一款尋呼機,占領更大的市場,卻被周安湧斷然拒絕。

周安湧面對巨大的誘惑之時,沒有動搖,依然堅持他的初衷——生產尋呼機,只為了撈上一筆,而不是為了轉型,公司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依然是小靈通和手機。

周安湧的固執讓海之心很是惱火,卻也沒有辦法,最終還是只繼續生產一款尋呼機,只要還有市場就一直生產,直到產品的生命周期結束。

利用QH688尋呼機的銷售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七合集團得以迅速補血,周安湧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來購買最先進的生產小靈通的生產線,一部分向日韓廠家購買先進技術,並且聘請了日韓和香港的設計師,設計出來的第一款七合999小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