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大廈將傾

當然,不和何潮聯系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爸爸的病情以及江家遭遇的重大危機!

誰也沒有想到金融危機會愈演愈烈,大有蔓延之勢。香港的經濟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了江家,因為哥哥一系列的投資失誤和過於冒進的措施,江家面臨破產的邊緣!

江家的生意嚴重依賴房地產,而房地產業對於香港來說,早已不是金蛋,而是炸彈。房地產占香港GDP的比重連年下降,對GDP的拉動力不及以往,但住房花銷卻消耗了香港居民收入的70%以上。

香港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將房地產從經濟的血管中抽離出來。1997年,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發動“八萬五建屋計劃”,即每年由香港政府供應不少於8.5萬個住宅單位,以希望在10年之內,讓全香港70%以上的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

然而該計劃生不逢時,1997年底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幸好因為香港的回歸,得益於強大的中央政府在背後支持,香港經濟並未崩潰,得以保全,但傷筋動骨在所難免,房地產就是受傷最重的部位之一,許多中產階級瞬間成為負資產階級,“八萬五計劃”無疾而終。

而董建華更有遠見的是,在他擔任特首之初就推動成立創新科技委員會、推行“數碼二十一新紀元”資訊科技策略、興建“數碼港”和科技園、制定明確的法律架構、推出公共服務電子化計劃、設立數碼政府合署等,然而時運不濟,走在世界最前沿的項目無不進展緩慢或被擱置。

20年後的2018年,香港的產業進一步空心化,在面臨互聯網浪潮之時,香港沒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被深圳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當然,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江家在香港的房地產商中,論實力和影響力,並不算特別厲害,排名也在20名開外。江家的房地產開發的都是面向普通大眾的中低端樓盤,利潤不高,勝在銷量可觀。恰恰中低端消費者是受金融危機波及最嚴重的人群。

原本以為發生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樓價腰斬以及斷供潮不會影響到香港,剛過春節,香港的樓市就先是風聲鶴唳,隨後草木皆兵、哀鴻遍野,許多炒樓的炒房客驚慌之下,急忙拋售手中樓盤,結果導致價格崩盤,不少樓盤價格超過腰斬,甚至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一!

有一個江家的樓盤,價格直落三分之二。原600萬港幣一套的房子,直接跌到了200萬港幣。首付300萬,貸款300萬,價格下跌後,一樣還要按照原來600萬的價格還貸。等於是說,你的房子現在只值200萬,你已經付出了300萬的首付,超出了房子實際價值100萬港幣,同時你還欠銀行300萬的貸款。

許多人無力還貸,跑路者有之,跳樓者也有之——江家樓盤接連發生了三起因還不起貸款而跳樓的事件,一時人心惶惶,江家股票大跌。

十幾年後,大陸的房地產市場一騎絕塵,價格一再攀高,翻了十幾倍有余。許多百姓將畢生心血的積蓄用來買房,買房上船的人,盼望房價繼續上漲。沒有買房者,希望房價大跌。國家也在大力控制房價,但不良房地產商卻依然持續推動房價上漲,就是因為房地產商看到了問題的症結點,賭的就是政府一方面控制房價,另一方面不敢讓房價大跌。

房價一旦大跌,就如當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連鎖反應一樣,會讓許多貸款買房者血本無歸,導致出現大面積的斷供潮甚至是自殺潮。中國政府不允許出現任何動蕩,要確保百姓安居樂業。

江家除了房地產遭受重創之外,江安在東南亞低價吃進的一些公司,價值一跌再跌,比買進價格縮水了四分之三。金融危機沖擊的還有酒店、運輸行業,都是江家的支柱產業。江家所有產業都被波及了還不算,江安冒進之下投資的幾個股票也是大跌,江家元氣大傷!

更雪上加霜的是,中國GDP增長持續加速下降。1996年,增速為9.9%,1997年,增速為9.2%,下降0.7%。1998年的第一季,直接下降到7.3%, CPI和 PPI 連續數位為負,通縮來襲。

一個著名經濟學家承認:“東亞金融危機的深度和廣度都比原先估計的要嚴重得多,當時我們大家都沒有想到……我們也需要預作最壞的準備。”

盡管江安也引用著名經濟學家的話來為自己的決策和投資失敗開脫,但再多的開脫也改變不了江家即將一敗塗地的事實,他也慌了,有一種大廈將傾的危急感。

江子偉雖然不再過問生意上的事情,其實心如明鏡,對江安的所作所為心知肚明。之前一直沒有阻止江安,也是因為江子偉覺得江安的做法也有可取之處,或許可以火中取栗。作為早年偷渡到香港的第一批港人,他一向信奉富貴險中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