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焦慮(第2/2頁)

用周安湧的話說,沒什麽技術含量的生意,永遠不會做大做強,因為門檻太低,隨時有被淘汰被替代的可能。

海之心贊同周安湧的說法,同時勸周安湧不要操之過急,何潮現在是走得快一些,只是因為他的時機到了。而周安湧的時機還沒有到來。

周安湧不聽,非要加快布局。在認識了劉以授和趙動中之後,鄒晨晨的主要精力用在了萬眾置業的第一個項目上,而周安湧卻一方面讓辛有風和李之用盯緊鄒晨晨,另一方面又通過劉以授和趙動中認識了不少人脈,包括深發行一個支行的信貸員元久良,又通過武陵春認識了副區長余知海,以及余建成。

元久良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信貸員,卻深得行長孫學的賞識,據武陵春透露,元久良升職只是時間問題,快則兩三月,慢則半年,元久良肯定可以成為支行的業務部的經理,手中會掌控放貸大權。在周安湧眼中,元久良就是未來的財神爺。

而認識余知海對周安湧來說,更是打開了全新的局面。畢業於少年班的天才少年余知海因為本身也是才子的原因,非常愛才,得知周安湧是北大的才子後,對周安湧青睞有加,讓周安湧以後有事可以直接找他,不必經過秘書武陵春。

周安湧大喜,可以直通副區長,以後有事要辦就方便多了。

上次酒會,周安湧就聽鄒晨晨說起余建成會到場,結果等了半天,並沒有見到余建成現身。余建成名氣之大,在周安湧初來深圳之時就如雷貫耳了。曹啟倫不止一次對他說過,如果說深圳只有一個人讓他既敬重又仰視的話,那麽他就只能是余建成。

余建成和劉以授一樣,是借拆遷起家的拆一代,原福田區中子村村長。中子村是當年有名的二奶村,因距離口岸近,和香港元朗隔海相望,無數香港人周末一湧而至來深圳度假,就落腳在中子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集群效應。

余建成發現了商機,將中子村的許多民房改造成出租屋,對面過來的香港人就租住在此,盡管他們當中大多是卡車司機、出租車司機、建築裝修工人、清潔環衛工人及小攤小販等,他們每月掙6千到1萬元港幣,在香港連中等都算不上,但在深圳卻算是中上等的。所以他們喜歡在香港上班,來深圳花錢,享受富裕階層的待遇。

因此繁華熱鬧的中子村就成了這些香港人的樂園。在帶動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吸引了許多深圳年輕女孩青睞的目光。有在香港娶不起老婆的,也有在香港有老婆的,都人手一個深圳的年輕女孩,放在出租屋裏面包養起來。

人數越來越多,消費越來越多樣化,很快中子村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容美發店、按摩洗腳店、歌舞廳、酒吧、夜總會等消費場所。到香港回歸前,中子村盛極一時,最多時在不到半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至少有數萬港人活動。

作為深圳的“黑歷史”的一部分,余建成對當年的這一段往事諱莫如深,他不像劉以授一樣對拆遷致富的事實毫不避諱,而是每次提及他的發家史,第一句話就是他的口頭禪:“哎呀哎呀,不好意思啦,我能有今天,不是我有本事,靠的全是運氣啦。”

後為中子村拆遷,作為村長的余建成大手一揮,拆除重建53756平方米的面積,上馬一個商業綜合體項目。該項目集商業、辦公、酒店、商務公寓、住宅、大型地下停車場於一體,是深圳所有城中村中最大的一個單體項目。

不過余建成發家的第一桶金,並非外界盛傳的拆遷致富,據知情人士透露,余建成其實是靠走私汽車、電子產品起家,因為每周都有上萬港人前來中子村度周末,每人為他攜帶一塊手表、一部手機、一件音響,他就可以以兩到三倍的差價銷往內地,大賺無數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