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旅遊(第2/3頁)

最終出現兩種方案,一種是先前的方案,另外一種是突襲。便衣打開信號幹擾系統,警方突襲,砸開後座玻璃,將女子帶走。根據第一次探查拍攝的照片,後座玻璃沒有問題,最少沒有導線連接在上面。但是不排除這是震動詐彈。

選擇哪個方案呢?哪個方案都可能失敗,都可能成功。

最終排爆組組長王輝拍板第一個方案。

如果行動成功就不會找曹雲了。行動失敗了,在車門鎖被打開後,詐彈啟動,兩秒後引爆。排爆專家,開鎖專家,攜帶儀器的便衣,車內的女子全部死亡。詐彈威力很大,附近三十米範圍內的汽車基本報廢,還引發了大火。除以上人員外,一共有四位平民在本次行動中死亡,一個三口之家,還有一位剛滿16歲的姑娘。

原本這件事只是意外,誰也不想看見這個結果。但是便衣的新婚妻子在自己丈夫葬禮上,聽便衣的同事說了這麽一件事。排爆組組長王輝,也就是拍板作戰計劃的這位,他是臨時趕到現場。在到現場之前,他正在和老朋友泡溫泉喝清酒。也就是說,排爆組組長是喝了酒後做了最終的決定。

現場處理爆炸物的最大權利者,就是排爆組組長,他說要現場引爆,連警局局長反對都無效,因為他是專家。

便衣的妻子聯系了遇難者的家屬。他們發現,排爆組低估了爆炸威力,便衣本應該在安全區域啟動信號幹擾儀器,但是由於低估爆炸威力,導致其和四名平民死亡。在作戰會議上,排爆組組長看了照片後很武斷的下結論:殺傷範圍三十米內。二十米內坐在汽車內是比較安全的。實際情況,三十米內汽車全部報廢,沖擊波席卷了七十米,沖擊波中蘊含的汽車車體碎片是導致兩名平民死亡的原因。

遇難者家屬聘請了律師起訴排爆組組長,組長在接受內部調查時表明,自己確實喝酒,但是沒喝多少酒,完全可以判斷當時的情況。根據現場調查,C(去掉4)是安裝在座椅內,照片上沒有顯示,所以自己低估了爆炸威力。

曹雲很慚愧,最近自己手機關機,每天就睡覺前開機,給高山杏發條信息報平安,繼續關機。沒想到橫唐發生了轟動全國的大案。不過一沙顯然不是想找自己破案的,而是希望自己給法律建議。

一沙道:“不在現場不知道,但是情況很緊張,兩個答案在面前,一個對的一個錯的,必須選擇。因為我們不可能釋放五名犯人,距離歹徒給的時限只有一個小時,歹徒說,這五人在一個小時後不出來,他就引爆詐彈。”

曹雲不著急,接過一沙的資料,慢慢的看著。組長有朋友作證,只喝了兩杯清酒,但是朋友作證無法成為決定證據,溫泉的服務員給他們是兩瓶清酒,都喝完了。內部調查時,警員們都承認聞到酒味。

一沙等待很久,試探問:“曹律師……”

曹雲道:“沒辦法,這案子未必會輸,無論輸贏,我想排爆組族長也不會再留在自己崗位上。局長當時也在場,他認為由排爆組組長做決定是符合規矩的。事情如果鬧大了,對警察聲譽不是好事。”

一沙有些失望:“曹律師,你有什麽建議嗎?”

曹雲道:“我最疑惑是你們警方的一個說法,也就是你剛才說的,一個是對的,一個是錯的。為什麽不是兩個都是錯的呢?你們不能用律師角度去看案子,你們應該從刑偵角度去看案子。歹徒要求釋放的這五個人,是在日店打架傷人的老外,最嚴重了不起坐牢三年。怎麽會有同夥用這麽極端的方適去拯救他們?”

一沙點頭:“曹律師說的沒錯,根據我們的分析,我們認為歹徒就是想制造轟動。但是……”

“但是?”

一沙道:“按照正常理解,案子發生已經五天了,我們沒有抓到歹徒的線索。歹徒既然是想制造轟動,為什麽銷聲匿跡,沒有任何表示呢?因此,我們懷疑五名老外背景有問題,經過其所在國家警方配合,這五名老外也很普通,他們是一家國外公司的外派員工,周末去喝酒,喝多了打架,把對方打成輕傷。”

曹雲耐心道:“一沙警官,我剛才說了,你們也這麽認識了,突襲作戰計劃不是一個對的,一個錯的。無論是什麽計劃,只有一個結果。當然是你們在事後調查得出的結論。”

一沙張大嘴,點點頭,他明白了。刑偵給出這個結論,就不存在決策對錯的問題,更不用去考慮喝酒後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同樣,歹徒故意將C藏在座椅內,為的就是取得更大的轟動效應。

一沙道:“曹律師,還是那問題。”

曹雲點頭,如果歹徒為了制造轟動,怎麽會一點信息都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