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尤其是一些精明的商人,他們意識到其中巨大的商機之後,開始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談論著這件事情。

如在清江市的某一高档茶樓。

有四位老板就聚集在了一起,一邊喝著茶,一邊談論著這件事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全部都是做機械加工的,都有自己的工廠,依靠從紅星廠,或是九洲電機、九洲地鐵公司和九方動車公司拿到加工業務。

拿到加工業務之後,他們按圖紙或工藝要求將零件加工合格,然後交付給客戶,賺取加工費用。

在九洲工業集團沒有發展起來,也是這樣的模式。通過給紅星廠做一些加工業務賺取加工費,慢慢的積累資金。他們也是一樣,依靠拿加工業務,替別人加工零件,賺取資金,發展自己的企業。

聽聞清江市方面召開重要會議,形成會議決議,將在河西建立面積達一千多畝的工業園區吸引清江市的機械加工企業入駐,並扶持這些企業的發展。他們有一點坐不住了,相約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談論著這件事情。

“老羅,對這件事情你怎麽看?”

領頭的中年人,叫羅會標。他是這幾位之中最大的老板,身家也是最高的,他的加工企業一年能達到上億的產值。

顯然這幾人以羅會標為首,其中一人給羅會標的茶杯倒滿茶,這樣問了起來。另外兩人也看著羅會標,等待著他的回答。

在他們看來,羅會標能將產業做得這麽大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非常想聽一聽羅會標怎麽說。

羅會標端起茶杯,輕輕地喝了一口,稍微沉吟一下,然後道:“這件事情我認為對我們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聽聞這件事情之後,我認真的進行過分析和考慮。顯而易見,政府方面迫切的想加快經濟發展速度,重點扶持我們機械加工行業。我建議你們現在就開始做準備,籌集資金,一旦河西工業園區吸引我們進入,那就毫不遲疑,馬上在那裏拿地建廠。”

如果能進入園區,在那裏創建工廠,那肯定是鳥槍換大炮,將徹底改變現在遊擊隊的狀況,搖身一變成為正規軍。

清江市的機械加工企業多如牛毛,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差的特點。一般一家企業以十幾人,二十幾名員工為主。廠房也一般是租賃的,且十分的分散,常常這裏一家那裏一家,被戲稱為是加工遊擊隊。

大家自然希望鳥槍換炮,提升自己的實力和規模。

見羅會標這麽說,其他幾人深以為然,都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其中有人甚至道,“羅總說得對,看來我們第一要務就是籌集資金,最好是能夠通過銀行貸到款。”

有人也感到比較為難,面色凝重的道:“爭取銀行貸款,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過硬的關系,銀行一般不會向我們這樣的企業放款。”

是啊,這說到了問題的點子上。

在目前這種大背景之下,沒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想要爭取到銀行貸款非常難。融資難的問題,也一直深深的困擾著大家。

羅會標凝重的點了點頭,“諸位,不管怎麽樣,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接下來大家要通過各種渠道,想盡辦法籌集資金,我想用不了多久政府方面就會進行招商引資,吸引像我們這樣的機械加工企業進入園區。”

其他人紛紛點了點頭。

就算面臨很多困難,但這樣大的機遇就在面前,誰也不願意放棄,肯定要想盡辦法籌集資金,爭取在園區拿地,在園區建立自己的工廠,而不是租一間廠房,這裏打一槍那裏放一炮。

羅會標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準備去找一找銀行方面的朋友,看是不是能從銀行貸到一些款,如果能從銀行貸到款,再加上自己籌集的資金,估計能讓自己的企業上一個大台階,不但會在園區將有屬於自己的廠房,自己工廠的規模起碼也能翻上一倍。

……

辦公室之中,王巖在沉思著,思考著。

他是一家機械加工企業的老板,規模還不算小,去年就做到了上億的產值,今年的增長更是比較快,差一點就能達到了兩個億的規模。

在整個清江市,他也算是一位比較有名的老板。他同樣也知道,巨大的機遇擺在面前,這次一定要抓住這個大機遇。

當然,他也知道自己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麽,那就是資金問題。他的這一家企業,主要做焊接,不但做碳鋼的焊接也做,鋁合金的焊接。

不但給紅星廠做一些焊接件,也給九州地鐵公司或九方動車公司做一些焊接業務。他想在焊接領域再更上一層樓,最好能做一些比較重要的,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大件,如機車的車體大部件。

但他知道這基本只是奢望,不管是紅星廠,還是九洲地鐵公司,或九方動車公司,他們都不會將車體大部件給自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