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抵達古城墻

第一台直徑6米3的大型盾構機運抵東陽市隧道施工口,在這裏,一切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等著台盾構機的到來。

看到這台盾構機,田浩發現,自己一顆擔憂的心漸漸的放了下來,揮手道:“配合好九洲重工的人員,做好盾構機的組裝工作。”

大吊車工作起來,從大運輸車上將盾構機吊下來,進行重新的組裝。為了方便運輸,本來是整體的盾構機被拆解成為若幹個部分。

運輸到施工目的地之後,又能非常方便的重新組裝在一起。九洲重工的人員工作起來,指揮盾構機的吊裝。東陽市地鐵公司不少的人在配合著。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一名高層道:“田總,我們的第一台盾構機終於到了,它將解決我們的大問題!”

田浩道:“它是第一台,按照合同,這一個月還有一台將被交付給我們,有了這些盾構機,我們的隧道施工不用再采用傳統的鉆爆法,估計一天就能掘進量能抵我們之前一個星期!”

九洲重工的大型盾構機,最高紀錄是一個星期之內挖穿一座山,當時,國內的很多報紙都報道這件事情,田浩也看了那片報道。

一個星期就能挖穿一座山,還真是期待啊,不知道它們在地鐵隧道施工之中怎麽樣呢?

還是旁邊那名高層,心中喜悅,又有一點擔心,“田總,九洲重工的大型盾構機,挖掘效率我早就有耳聞,聽說比進口盾構機的效率還要高很多,只是不知道對地面的沉降有多大的影響。”

雖然對盾構機的性能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但畢竟沒有經過實踐,田浩也有一點擔心,擡頭看了看遠處。

不到一公裏,就是東陽市的古城墻,而這條隧道正好要從這段古城墻地下穿過,然後一直延伸,在市區內的隧道長度有二、三十公裏。

這二、三十公裏的隧道,不但從市區內很多的高樓大廈底下穿過去,還要從很多的歷史建築,歷史名勝古跡底下穿過。

說心中不擔心,那肯定是假的。

田浩也知道,地鐵路線已經再三的修改,盡量的避開歷史建築和名勝古跡,但有一些是實在無法繞開的,只能硬著頭皮從它們地下穿過去。

“試一試吧,如果實在不行,再想辦法。”田浩在心中這麽想著。

第一台大型盾構機到了,被組裝起來,然後,沒有兩天就投入到了使用之中,從隧道入口進入,一頭紮進了地底深處,開始隆隆的工作起來,大量的泥土,砂石,甚至巖石碎渣,被傳送出來。

它宛如一條巨獸,每小時以好幾米的速度前進。一車車的泥石被從隧道裏面運出來。

直徑6米3的圓形隧道長度在每時每刻的加長,盾構機不但掘進速度很快,也將一些支撐固定好,然後,後面有工程設備緊跟著施工,如進行洞壁水泥砂漿的噴灑,進行鋼筋骨架的安放,混凝土的灌注等等。

自從盾構機掘進開始之後,田浩每天都親自進入施工隧道,親自看施工情況,見進展這麽快,心中稍稍高興。

但每次從地道口出來,看到遠處的古城墻,心中就充滿了擔憂,不知道這台盾構機從城墻地下穿過去的時候,會不會引起地面沉降,會沉降多少。

東陽市的一些媒體,如《東陽日報》,東陽電視台等,都對這台盾構機進行的了報道。

大家在感到國產大型盾構機施工進展神速的同時,話語之中也充滿擔心。東陽市不是一般的城市,它是歷史文化名城,可千萬別因為地鐵的施工而讓那些千年古建築受到損毀。

為了穩妥起見,東陽市文物保護局開始在古城墻一帶安放地面傳感器,監控地面的沉降情況。

一旦有異常,估計文物保護局的專家們會出面,以影響歷史古建築為由,阻止隧道的施工。

在購買九洲重工的大型盾構機之前,東陽市方面咨詢,或接洽過世界上好幾家大型盾構機的制造商,其中就有日本的山崎重工。

他們對九洲重工並不陌生,甚至將九洲重工視為大型盾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去年,山崎重工準備在深海市建廠,生產重型工程裝備,但在購買韓國人金炳南的廠房時,敗給了九洲重工。

最後,他們還是不願意放棄華夏巨大的市場,還是投入巨資,在深海市開始建設專業化的重型工程裝備生產制造廠,那片廠區距離九洲重工的廠區並不遠,直線距離不到一公裏。

經過這麽一段時間的建設,他們的廠區建設完工大半,好幾棟大廠房都已經封頂,開始進入廠房內的水電風氣的安裝階段。

前田志泰這兩天都呆在這片廠區,主要查看建設進展情況。現在在辦公室之中,他正在聽屬下松本輝的匯報。

“閣下,九洲重工為東陽市生產的第一台大型盾構機幾天之前就已經投入隧道施工,目前進展很快,幾天的時間就掘進了兩、三百米的距離,東陽市的媒體在進行大肆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