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王興奎報道

“劉總,數據應該沒有問題,我親自核實過的,都是真實數據。”

劉江一笑,知道小張會錯意了。

“小張,你沒有發現嗎,我們這幾天的生產量都在節節升高,昨天的產量和前幾天相比,起碼增長了10%左右,而我們並沒有增加一線生產工人,也沒有增加生產設備。”

是嗎?

小張拿過這些生產報表,尤其是對比幾天之前的報表看了看,他仿佛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喜的道:“真的呢,增長量還不小,應該有10%以上。”

“劉總,如果你不提醒,我們還不能發現這一點呢,沒有想到,我們的生產效率越來越高了,這幾天一直在增長之中。”

劉江除了內心喜悅之外,也心中詫異,緩緩的自言自語道:“這是怎麽一回事呢,生產效率居然漸漸的提高了。”

小張一笑,“劉總,也許是大家的幹勁提高了,充滿幹勁的情況下,生產效率相應提高,每天生產制造的產品數量也相應增加。”

“也許是這樣吧。”

實在想不清其中的緣由,劉江只能這樣認為,也許就是這麽一回事。其實,這是生產效率+1的BUFF生效,整個九洲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效率無形之中提高了。

……

羅東是國內著名的電機專家,經常看一看國內外關於電機方面的學術期刊,或是學術專著,論文等等,這是他長期養成的習慣。

給博士生們上完一堂課之後,羅東回答自己的辦公室,拿起一本電機方面的學術期刊看了起來。

像這種學術期刊,經常會刊發一些學者發表的學術文章,且多為電機方面的。羅東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翻看這本學術期刊。

很快,有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因為這是一篇關於直流伺服電機和交流伺服電機之爭的文章,作者是一個日本人。

羅東一看這個日本人的名字就知道這是誰,那是三林電機的首席電機專家,算是日本國內伺服電機方面的專家型人物。

在這篇文章之中,居然大肆貶低交流伺服電機,極力列出直流伺服電機的各種好處,優點等等。

其實,這樣的爭論並不罕見,關於直流和交流之爭,很多專家,學者,各持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直流伺服電機有它的技術優勢,交流伺服電機也有它的優勢。只是隨著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微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路的集成度越來越高,對伺服系統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交流伺服電機漸漸成為主要的發展方向。

如果僅僅只是學術上的爭議,那也無可厚非,這篇文章之中居然多次點名道姓的提到了九洲工業有限公司,在文章之中也大肆貶低九洲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交流伺服電機。

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羅東差一點氣得拍桌子。馬上打開電腦,旗幟鮮明的開始撰寫文章,針鋒相對,列舉了交流伺服電機的幾大技術優勢,也明確指出,隨著電機控制技術,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交流伺服電機將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這篇學術論文一口氣寫完,並署名羅東,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給這家學術期刊出版社寄了出去。

九洲工業有限公司。

唐飛正在看一份報紙,這是王海龍親自來過來的。就在剛才,王海龍一臉氣憤的進來,手裏拿著的就是這份報紙。

“豈有此理,這是誰在滿嘴噴糞,大肆貶低我們的產品。”

聞言,唐飛接過這份報紙,大致看了一下,心中也氣憤之極,差一點拍了桌子,狠狠的道:“海龍,給我查一下,到底是誰在背後出這種幺蛾子。”

王海龍正有此意,想要將這背後黑手揪出來,正準備去查是誰幹的呢,唐飛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電話是羅東打過來的,他將那份學術期刊上的文章的事情說了一遍,也顯得非常的氣憤。

接完這個電話,唐飛基本就知道,這到底是誰在背後搞鬼,如果沒有猜錯的話,肯定是三林電機公司。

“海龍,應該是日本三林電機公司,通過正常途徑他們無法和我們競爭,居然又出這樣的幺蛾子,想通過輿論手段來貶低我們的產品。”

王海龍道:“這太可惡了,我們必須反擊才行,老板,您說吧,我們接下來怎麽做。”

怎麽做嗎?

唐飛的眼神之中冷光一閃,嚴肅的道:“除了之前的那七家企業,不是還有好幾家企業既是三林電機的客戶,又訂購了我們的IGBT產品或伺服電機產品嗎,給他們發建議傳真。”

還是老辦法,讓三林電機在業務上受損,讓他們的產品賣不出,這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

之前的那七家企業只是三林電機的大客戶,這七家企業合起來占據了三林電機所有業務的近五成,還有幾家稍微小一些的客戶,但加在一起也占了三林電機一、兩成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