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前店後廠(第2/2頁)

從建陸到石陽有300多公裏的車程,不過全程都是新修的高速公路,而且海東素有超速開車的傳統,茅浩東把二人從建陸帶回石陽,總共也就花了兩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一路上,伊金斯和麥吉覺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夠用了,路兩邊幾乎全是建築物,有農民建的四層小樓,有藍色金屬皮封頂的簡易廠房,還有鋪天蓋地的巨幅廣告牌,用粗壯的鋼管支撐著,立在高速公路旁邊。這些建築物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建築質量甚至不及巴爾小鎮上的建築物。但建築物連綿好幾百公裏,當地得有多大的人口規模啊。

奔馳車開進石陽縣,速度不得不放慢了。茅浩東一邊開車,一邊給伊金斯他們介紹著路兩邊的店鋪。到了這個時候,伊金斯和麥吉才知道自己在建陸時對茅浩東提出的要求是何等荒唐,在這個小縣城裏,每一家店鋪的後面都有一個小工廠,短短幾百米範圍內,就有幾十家工廠,哪裏需要跑30英裏?

“到了,這就是我家的廠子。”

茅浩東把車停在一家商鋪門外,自己先下了車,又幫伊金斯他們拉開車門上,請他們也下了車,然後隨意地向對方介紹著自己的企業。

這是一個不大的店面,店面的墻上掛著各種機床夾具,有一些正是伊麥工廠訂購過的。與店面一門之隔的後面,就是一個生產車間,當中擺著三台加工中心,旁邊還有幾台小設備,有幾名穿著工裝的工人正在設備上做著什麽。見著兩位外商進來,工人們也沒覺得驚奇,依然幹著自己的活,只有一位老者擡頭向他們打了個招呼。據茅浩東介紹,這位老者是他的父親,名叫茅萬全。不過,茅萬全不像兒子那樣會說英語,只是生硬地說了句“Hello”,就算是和外商打過招呼了。

“這就是我家的工廠。我們這裏的工廠都是這樣,前店後廠。我家這家廠子是我父親創辦的,我在建陸上了大學回來,就接了我父親的班。現在他負責管廠裏的生產,我主要負責做業務,平時也開開機床啥的。”茅浩東向二人介紹道。

“了不起!”伊金斯看了看眾人的操作,由衷地贊了一聲。茅萬全是這幹人中技術最好的,但考慮到他的年齡,倒也不足以讓伊金斯覺得驚訝。但旁邊幾位年輕人操作機床的手法也是如此嫻熟,而且態度認真、神情專注,這就難能可貴了。伊麥工廠裏現在使用的工人,最年輕的也是30來歲,當地更年輕的人都不願意從事制造業,覺得這個行業太苦太臟。但在這裏,伊金斯看到的年輕人身上卻絲毫沒有這種輕浮之氣。

“可是,茅先生,恕我直言,你們這樣一個五個人的小廠子,怎麽可能完成我們需要的訂單的?做一個夾具,需要十幾道工序,你們這裏的設備明顯是不夠的。”麥吉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有一句沒說出來的潛台詞,那就是茅浩東此前是否欺騙了他們,或許茅浩東聲稱自己生產的產品,其實是從其他地方采購來的。

茅浩東微微一笑,說道:“這樣吧,二位先生,你們隨我到街上走一圈,你們就明白我們的生產方式了。對了,你們這趟來,有沒有帶什麽圖紙?如果你們想訂什麽產品,可以隨便找一家店進去問問,他們會告訴你們如何生產的。”

二人隨著茅浩東來到了街上,這回他們看得更清楚了,這滿街的店鋪,的確都是前店後廠的模式,站在店門外,就能夠聽到從後面車間傳來的機器轟鳴聲。茅浩東向他們做著介紹,說這邊半條街都是做夾具的,更往前走的半條街就都是做模具的,然後還有其他的街,也各有分工。還有一些企業是給其他企業做某道工序的,比如說茅浩東接的夾具制造業務,機加工之後要做熱處理,他自己是沒有熱處理設備的,於是就有專門的企業能夠提供這方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