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自相殘殺(第2/2頁)

“如果真能讓這些當地人學會存錢,你們可是功德無量啊。”馮嘯辰感慨地說。

“是啊,如果我們能搞上這麽十幾年,二十幾年,這個地方肯定會大變樣的。”阮福根說。

馮嘯辰看著阮福根,問:“怎麽,老阮,事情有變化嗎?”

馮嘯辰這樣問是不奇怪的,因為這是明擺著的事情。阮福根他們繞了這麽多彎子,跟馮嘯辰說他們租借土地的事,顯然不會是吃飽了沒事閑聊。他們說前幾年租地種地收益不錯,後一句話自然是要說現在情況有變了。馮嘯辰有這個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絕非羞花閉月的小鮮肉,阮福根他們跑到坎代來,不是來追星的。

果然,阮福根嘆了口氣,說:“唉,我們辛辛苦苦把地開發出來,灌溉設施也搞了,農民也培養出來了,結果,人家不讓我們租下去了。”

“為什麽?”馮嘯辰眉毛一皺,問道。

“有人競爭唄。”萬官生說,“有人給戈斯內爾國政府開了更好的條件,要求把我們的地收回去給他種,所以我們就種不成了。”

“歐洲人?”馮嘯辰問。

阮福根冷笑說:“就是咱們中國人。”

馮嘯辰一下子嚴肅起來:“這是怎麽回事,老阮,你把事情跟我說清楚。”

事情其實也很簡單,阮福根他們在戈斯內爾租地的時候,關於到非洲辦農場從事農業經營的效益還不明顯,所以國內也沒什麽人來與他們競爭。這兩年,辦農場的企業和個人大多賺了錢,關於在非洲辦農場能夠一本萬利的說法,在中國國內也逐漸流行起來,於是前往非洲租地的國人就越來越多了,與原來租地的這些人就形成了競爭關系。

戈斯內爾可開拓的荒地很多,但阮福根他們因為來得早,所以挑了交通、水源條件都不錯的一片土地,而且經過兩三年的開拓,土地也逐漸由生地變成了熟地,開發模式是現成的,比重新開墾荒地要強得多。

於是,有一家從國內來的公司便盯了阮福根他們的農場,並前來與農場的負責人協商,要求他們把土地轉包給這家公司。轉包這種事情,當然也是允許的,不過,無論是轉包土地,還是轉包工廠、商鋪等,都有轉包費用一說。比如我租了一個店面,一年50萬租金。我經營了兩年,形成了人氣,你想從我手上轉包,除了要承擔這50萬租金之外,還需要給我額外支付一筆轉包費,這是行業裏的慣例。

這家公司倒也答應支付轉包費,但每畝只出10元錢,1萬公頃土地也就是不到200萬,這幾乎就是在羞辱阮福根這些人了。要知道,僅憑阮福根的身家,在非洲呆幾天的價值都不止200萬,對方想用這樣的轉包費把他經營幾年的土地拿走,不是癡心妄想嗎?

阮福根等人安排在農場的管理人員不敢擅自做主,通過長途電話,把這件事匯報阮福根等人。幾位老板聞聽此事,都是勃然大怒,但考慮到農場是在國外,不宜多生事端,於是吩咐農場負責人不要與對方沖突,只是婉言拒絕即可。同樣的事情如果擱在國內,阮福根他們不雇人去打對方的悶棍就已經算是很講道理了。

誰曾想,對方在遭到拒絕之後,並未死心,而是聯系上了戈斯內爾國的警察,開始找這幾家農場的麻煩,想逼迫他們放棄租賃,把土地轉包給這家公司。農場方面一開始還能應付,但隨著對方的手段不斷變本加厲,農場的負責人扛不住了,向國內求援,這才有了阮福根等人的非洲之行。

“這種事情,並不罕見啊。”聽阮福根他們的敘述告一段落,杜曉遠插話道。

“此話乍講?”馮嘯辰問。

杜曉遠說:“我們各地的工業園區都出過類似的事情,有些國內的企業為了搶市場,拼命壓價,或者賄賂當地官員,目的就是排擠同行。很多企業都說,他們不怕和外國企業競爭,不管是非洲本地的企業,還是西方國家的企業,他們都有足夠的實力在競爭中取勝。他們唯獨害怕的,就是和咱們中國自己的企業競爭,不管爭贏爭輸,吃虧的都是咱們自己人。”

“這樣的事情,你怎麽從來沒有跟我說起過?”馮嘯辰把臉一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