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不知不覺間的逆轉(第2/2頁)

歐洲調查團離開了。除了博瓦德、埃米琳以及海因茨爾等少數人之外,大多數的調查團成員都覺得不虛此行。他們此次只是簡單地考察了中國風機企業的生產情況,與中方初步商定了合作意向。未來,各企業還會派出正式的考察小組和談判團隊,來與中方商議具體的合作方式,這就不需要贅述了。

“馮總,我真是服你了,這樣一局死棋,居然讓你走活了,而且還反敗為勝,從歐洲人身上又割了一大片肉下來。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這次歐洲調查團裏的各家企業,和咱們國內企業商定的代工意向和采購零部件意向,價值不少於40億歐元。歐盟組織這麽多人大老遠地跑過來,真叫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送走一幹歐洲人之後,徐振波拍著馮嘯辰的肩膀,感慨萬千地說。

馮嘯辰說:“徐司長過獎了,這可不是我的功勞。這局棋,我們占了勢,讓誰來下都輸不了。我們今年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多萬億,這就是我們的底氣。如果沒有這麽大的基建規模,我們也不可能讓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這樣成本也就降不下去了。”

“哲學上不是說過嗎,量變導致質變,咱們的風機產業就屬於這種情況吧?”徐振波也拽起了理論。

“不止是風機,能源、電力、鋼鐵、機械,各行業都是這種情況。”馮嘯辰說,“我給你講個數字,1966年到1980年,咱們全國自行設計和制造的700毫米以上板坯連鑄機,一共是5台;1981年到1990年,是9台;1991年到2000年,是12台。從2001年到現在,你知道是多少台嗎?”

“這我哪知道?”徐振波笑著斥道,“你是搞裝備制造的,成天和這些數字打交道。我是搞外貿的,不涉及到進出口的事情,我哪能知道?”

馮嘯辰樂呵呵地說:“到目前為止,投產的有88台,另外至少還有20台在2010年之前能夠投產。也就是說,從2001年算起的10年間,我們投產的大型板坯連鑄機,至少是108台,相當於1965年至2000年之間投產總和的4倍。”

“10年時間,相當於過去35年時間的4倍,這不相當於10年等於140年了?”徐振波咂舌道,“真想不到,咱們不知不覺之間,就走到這一步了。”

這樣的數據,其實徐振波也是知道一些的。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各領域都開始全面發力,外貿方面也是如此。現在中國一年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相當於30年前的近300倍。此外,困擾中國多年的外貿逆差問題,時下也已經全面反轉,變成了大額的順差。國家的外匯儲備翻著番地往上漲,目前已經漲到了2萬億美元的水平。

徐振波70年代就在做外貿工作,算是“老外貿”了。他們這一代人當年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外匯短缺”,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出口創匯”。在那些年代裏,但凡涉及到出品創匯的事情,幾乎具有超越一切的特權。凡事只要說一句是為了出口創匯,各部門都會大開綠燈放行。

為了出口創匯,各地區、各單位不惜賠本甩賣,寶貴的石油、煤炭、銅礦、錫礦等等,全都是出口創匯商品。人家拿一台設備,就能夠換走我們一船的礦石。與之相關的各種段子也是層出不窮,最惡搞的是說日本人買了我們生產的煤炭,運到東京灣去填海造陸,等著有朝一日全球煤炭耗竭的時候,再挖出來用……

這一切,都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中國不再是一個外匯短缺的國家,中國也不再需要出口資源來換取外匯,相反,我們還要花費大量的外匯從國外進口資源。用網上那些小年輕的話說,什麽外匯儲備,不就是美國人印的綠色廢紙嗎?存在那裏有什麽用,還不如拿去買點石油回來。至於說買的石油太多,一時用不完,那也不要緊,找幾個山洞灌進去,啥時候不夠用了再抽出來就是了。

從賣煤炭給別人填海,到買石油回來灌山洞,這樣的逆轉,到底是怎麽實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