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連還價的興趣都沒有(第2/2頁)

“到中國去!”

普邁公司發出了宣言。

“同去同去!”

更多的歐洲風電企業隨聲附和。

相當於全球1/3份額的風電市場,這是多大的一塊肥肉啊。過去受到中國發改委政策的限制,歐洲企業想吃下這塊肥肉,卻無從下口。現在好了,歐盟委員會終於幹了一件人事,迫使中國政府取消了風電設備必須50%國產化的政策,各家歐洲企業都不約而同地下了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市場完整地吞下去,連一口湯都不能留給中國同行。

帶著壟斷中國風電市場的野望,海因茨爾帶著助手丘普踏進了中國東方嘉來能源技術投資公司的大門。

東方嘉來能源技術投資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風電場建設投資的公司,其背景是中國國內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和能源公司,資金實力雄厚,每年投資的風電裝機容量占到了全中國的兩成左右。目前,東方嘉來正醞釀在山北省一個名叫塔溝的地方建設一座裝機120兆瓦的大型風電場,需要300台以上的大型風機,海因茨爾就是沖著這個項目而來的。

“普邁公司擁有60年的風機生產經驗,累計建造過超過5000兆瓦的風機。我們能夠為貴公司提供世界第一流的風機設備,我們的設備能夠在25年的時間內不發生嚴重故障,這將極大地提高貴公司所投資風電場的競爭力。”

在東方嘉來公司副總經理王東峰面前,海因茨爾誇誇其談。他努力地試圖裝出一些謙遜的樣子,但那種國際大公司的驕狂之色卻是難以掩飾住的。

“普邁公司的產品質量,我們一向都是非常信賴的。”王東峰並沒有被海因茨爾的氣勢震住,他淡淡地說:“不過,塔溝風電場是一個裝機120兆瓦的大型風電場,我們不得不重點考慮建設成本問題。請問,貴公司的風機產品,單位價格是多少?”

“按人民幣計價的話,每千瓦大約是7200元,這個價格是按照120兆瓦的建設規模來計算的。如果你們只打算把其中一部分風機交給我們建造,那麽單位成本會略有提高。”海因茨爾說。他既然要做中國人的生意,自然是要把報價換算成人民幣的。

王東峰搖搖頭:“如果是這樣,那非常抱歉,我們恐怕不會有合作的機會了。”

“什麽意思?”海因茨爾問。

王東峰說:“很簡單,貴公司的產品報價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按照這個報價,我們甚至連還價的興趣都沒有了,因為這個價格實在是太高了。”

“我並不認為這個價格太高了。”海因茨爾辯解說,“據我們了解,中國目前風電設備的平均價格在6800元左右,這其中包括了大量技術極其落後的中國國產風機。如果考慮到中國國產風機的故障率非常高這個因素,我們的風機價格事實上是優於中國國產風機的。”

海因茨爾報出每千瓦7200元的價格,當然不是隨便拍拍腦袋就定下來的。這個價格是由普邁的技術部和市場部共同商議出來的,其中考慮了風機的生產成本,也考慮了中國市場的價格承受能力。平心而論,按照這個價格交易,普邁的利潤率是非常低的,低到近乎虧本的狀態。

普邁這樣做也是有其原因的,中國目前至少有20家風機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機產品,普邁要想從他們手裏把市場搶過來,除了技術和質量上的優勢之外,價格方面也不能太過偏離。風電投資的規模很大,單位成本降低一點點,整個風電場的投資就能節省很大一截,各家風電投資公司對於價格都是非常敏感的。

普邁以及其他的歐洲風機企業已經商量過,趁著中國發改委取消風機國產化率要求的機會,哪怕是賠本賺吆喝,也得占領中國大部分的市場,把中國企業擠垮,然後再對它們進行兼並。等到中國本土的風機企業全軍覆沒,歐洲企業想報多高的價格,中國的投資公司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報出來的這樣一個良心價,居然沒有打動王東峰,對方反而說這個價格高到他連還價的興趣都沒有了,難道,這是一種中國風格的還價策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