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這就是馮總的高風亮節(第2/2頁)

“正是如此。”胥文良用矜持的口吻說。

“那,我們……我們可以拍幾張照片嗎?”王豐碩結結巴巴地請示道。

“完全可以。”胥文良應道。

王豐碩取出隨身帶的照相機,哢嚓哢嚓地拍下了這些圖紙。圖紙上有馮嘯辰寫的注釋,未來只要做一下筆跡鑒定,就可以判斷胥文良的話是否屬實。一個人的筆跡是有特征的,而且不同年齡段的筆跡也會有差異。原經委的档案館裏能夠找到馮嘯辰當年寫的報告、填的履歷表之類,上面有他在1981年前後的筆跡,紀律部門做這種鑒定工作是非常專業的。

簡建平此時也從驚愕中恢復過來了,他向胥文良問道:“胥老,您的意思是說,這些思想其實是馮總提供的,您和崔老師只是……呃,我是說……”

他不知道怎麽說下去了,後面的話真有些不太中聽。胥文良替他說了出來:“你說得沒錯,這些思想的原創者就是小馮,我和永峰不過是把他的思想加以完善了而已,貢獻最大的並不是我們,而是小馮。但是,在發表文章的時候,小馮堅決不同意我們把他的名字寫在前面,甚至不願意把名字寫在作者名單裏。你可以去找找當年的文章,我們只在鳴謝的地方,寫到了他的名字。唉,說起來,我們兩個人都是占了小馮的便宜啊。”

“可這是為什麽呢?”簡建平有些想不通。學術機構裏,署名從來都是要爭破頭的事情。為了某個想法到底是誰最早提出來的,幾十年的老朋友都可以反目成仇。胥文良和崔永峰的那篇文章,引用率高得驚人,如果放在今天,憑這一篇文章就可以評上教授了。馮嘯辰既然是這些思想的原創者,為什麽拒絕署名呢?

“這就是馮總的高風亮節啊。”趙健感慨地說。簡建平想不明白的事情,他是能夠想明白的。這些年,馮嘯辰甘當無名英雄的事情多得很,外人不知道,紀律部門是看在眼裏的。許多在別人看來是極大榮譽的事,馮嘯辰會隨意地讓給同事、同僚。幾萬、幾十萬的費用,馮嘯辰也會毫不猶豫地讓自己家族的企業掏出來,白白為國家做貢獻。

一篇文章的署名權,對於簡建平,或者胥文良、崔永峰他們,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但馮嘯辰當年是經委的幹部,並不準備走技術路線,所以在文章中署名沒什麽意義,還不如把署名權讓給胥文良。當然,說沒什麽意義,也只是相對而言,有一個知名學者的頭銜,對於機關幹部也是很有用的,只是馮嘯辰不屑於追求罷了。

趙健一直都知道馮嘯辰是個大公無私的人,但他有一種想法,覺得馮嘯辰現在如此,並不意味著在20多年前也是如此。畢竟,那時候馮嘯辰只有20歲,世界觀還未成型。可結合胥文良說的這段往事,趙健可以確定,馮嘯辰從年輕時候開始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胥文良賣了半天關子,就是為了引出趙健的這句話。聽到趙健這樣說,他用一種倚老賣老的姿態對眾人說道:“你們覺得一套彎輥串聯裝置很了不起,但對於小馮來說,不過是一個小發明而已。我們那十五項專利,每一項的價值都在千萬美元以上,我們用那十五套專利從三立和克林茲手裏換來的技術,價值上億美元。你們想想看,如果小馮是一個貪財的人,他會把這樣的技術無償貢獻出來嗎?”

“我明白了。”趙健拼命地點著頭,“馮總的覺悟,真是值得我們仰望的,我們不能用對待常人的眼光來看待他。”

胥文良意猶未盡,繼續說道:“還有,你們如果覺得他把彎輥串聯裝置這樣的技術賣給外國人,會對國家造成損失,那我也可以告訴你們,你們錯了。這項技術,在當年對咱們國家的軋機制造並沒有什麽作用,因為我們的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後來,我們學習了三立和克林茲的技術,水平提高了,小馮專門找過我和永峰,給我們講了幾種新的彎棍串聯技術,遠比他賣給外國企業的技術要高明得多。也就是說,他其實是發明出了好幾種技術,結果把最差的技術賣給了外國人,把最好的技術留下來了,分文不取,直接送給了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