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中國的事情關你啥事(第2/2頁)

在煤制油這個項目上,中方的投入比池谷制作所多了好幾倍,這不僅體現在資金投入上,還體現在人力的投入上。中國裝備工業公司組織了全國性的技術攻關,調集了十幾家大型石油化工裝備企業以及數十家化工設計院、高校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分工協作,全力推進。而池谷制作所能夠調動的僅僅是自己的技術力量,再加上少量的外包協作。

工業這種事情,既不是很容易,也不是很難。

說它不容易,是因為需要做的事情少一件都不行,理論、工藝、裝備等等,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樣,工業技術就搞不出來。

說它不難,是因為只要你舍得往裏面砸錢,就沒有什麽突破不了的技術難關。有些人說什麽核心技術無法掌握,似乎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些超人,能夠做出尋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事實上,所有的技術都是人做出來的,西方人是人,東方人也是人,西方人能夠開發出來的技術,東方人沒有理由開發不出。

中國在過去技術上有許多短板,許多技術訣竅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上,這並不是因為中國人比外國人低能,只是因為基礎薄弱,加上國家太窮,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現在中國有錢了,一個項目裏便投了200多億人民幣,也就是30億美元,取得的進展比池谷快就在情理之中了。

田雄哲也注意到中國方面的進展之後,向高井浩司做過匯報。高井浩司指示內田悠找人去刺探內情,內田悠找到了兩位曾在中國石化設計院工作過,後來留日不歸的中國人,分別名叫葛濤和酒井倩霽。後者原來的名字叫楊倩霽,在以閃電般的速度嫁給一位姓酒井的日本人之後,她的名字就改成了現在的樣子。

接到內田悠交賦的任務,葛濤和酒井倩霽借著回國探親的名義,回到京城,走訪了當年的一些同事,旁敲側擊地了解有關煤制油項目的進展情況。據這些同事說,中國裝備工業公司是這個項目的牽頭單位,石化設計院則承擔了相當一部分核心工藝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在國際上申請的一些專利,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

“不過嘛……”在與酒井倩霽共進晚餐的時候,石化設計院的工程師林丹燕故作神秘地說:“倩霽,你在國內呆過,你也知道的,這些東西都是面子工程,就是為了讓領導臉上好看而已。我們自己都知道的,這些工藝根本就沒法實現,最好的結果就是我們拿這些專利去和外國公司合作,利用人家的技術來進行制造。”

“這怎麽可能呢?我看過咱們申請的專利,我覺得設計很嚴謹啊,理論上也有很多創新。”酒井倩霽說。她好歹也是幹這行出身的,在日本出發之前,田雄哲也與他們進行過一些探討,所以她能夠說出一些道道來。

林丹燕說:“那是當然,裝備公司那邊的人也是懂行的,我們如果不弄出一點名堂來,怎麽能把他們應付過去?但是,理論歸理論,工藝上實現不了,一切都是虛的。像什麽高壓容器的制造呀,耐酸堿的閥門呀,密封件呀,那一樣不是大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制造煤制油裝置,做夢去吧。”

“據你估計,咱們國家最快什麽時候能夠把這套裝置建造出來?”酒井倩霽問。

咱們國家?林丹燕瞥了酒井倩霽一眼,心道,你都已經姓酒井了,還有什麽資格說“咱們國家”這四個字?中國的事情,關你啥事了?

心裏雖是這樣想,她卻是記著裝備公司總經理馮嘯辰以及設計院院長周挺的吩咐,於是顯出一副不屑的表情,回答說:“我估計啊,最少也得過十年時間。到時候我都已經退休了,也想像你一樣,找個國家移民過去享受一下國外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