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池谷要卡脖子(第2/2頁)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北化機、新陽二化機以及各級化工設計院、高校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對大化肥設備中的技術進行消化和創新。對於日方全部轉讓的技術,中方主要是進行吸收,使之成為自己能夠掌握的技術。對於日方不願意轉讓的技術,中方一邊交納專利費進行使用,一邊自己開發替代技術,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許多突破,可以擺脫對日方的依賴了。

但作為全部技術核心的合成氨工藝,中方卻始終沒有一個替代方案,這就決定了中方要制造大化肥設備,必須向日方申請許可證,得到日方允許後,才能夠根據這項工藝進行設計。在最早曹志遠說起阿根廷項目的時候,馮嘯辰心裏就存著一個疑慮,不知道日方會不會在工藝許可證上做文章,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完全有道理的,日方果然用這個辦法來卡中方的脖子了。

“池谷制作所的銷售總監內田悠也給化工設計院打了電話,聲稱日方向中方授權的合成氨工藝是屬於池谷制作所的,他們授權這項工藝,僅允許我們在國內使用,不允許在國外使用。如果不能得到池谷制作所的授權,那麽咱們就無法承接阿根廷的這四套大化肥。”吳仕燦解釋道。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馮嘯辰問。

吳仕燦說:“我是昨天晚上聽到的消息。咱們的大化肥設備,一向是交給化工設計院進行設計的。昨天他們接到池谷制作所的電話,通知他們不能用池谷工藝進行阿根廷項目的設計,於是就連夜打長途過來與我商量了。”

“蔣處長他們知道嗎?”

“我還沒向他們透露,我想,這個問題還是先你匯報一下再說吧。”

“這可真是釜底抽薪啊。”薛暮蒼在旁邊感嘆道,“他們不向我們發放許可證,我們就算能夠把設備造出來,也沒法交付。有了這一手,咱們的價格優勢、服務優勢,都用不上了。”

“這就卡脖子啊。”馮嘯辰說,“關鍵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上,人家隨時都可以卡我們的脖子,這種滋味可真是不好。”

吳仕燦說:“這個隱患其實早就存在了。不過我們過去只考慮到了進口替代,和日方簽訂合同的時候,強調的是我們在國內使用池谷工藝,日方不得阻撓,也不得任意提高許可證的費用。但我們沒有想到,我們最終是要參加國際競爭的,而且競爭的對手恰好就是日本人。他們在這個時候不卡我們的脖子,倒反而奇怪了。”

馮嘯辰點頭道:“沒錯,當時咱們只是考慮自己建設化肥廠的問題,沒想過要和日本企業爭奪國際市場。不過,如果咱們當時就提出國際市場的許可證問題,恐怕日方就不會向我們轉讓技術了,他們也不願意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的。”

“對,這也是一種策略吧,至少在當時是沒錯的。”吳仕燦說。的確,當年要求日本人轉讓技術的時候,日本人都是滿心不情願的,只是看在中國市場豐厚利潤的份上,才不得不屈服。如果當時中國就提出國際市場的問題,日本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轉讓這些技術的。

馮嘯辰問:“老吳,關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麽考慮?”

吳仕燦說:“現在有兩個想法。第一,與池谷制作所進行談判,付出一些代價,換取他們同意向我們提供國際市場許可。”

“我覺得不可能。”薛暮蒼說,“他們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用意是很明顯的,那就是知道了我們要參與阿根廷項目的競爭,所以用許可證來卡我們。涉及到10多億美元的業務,他們是不可能讓步的。咱們也不可能給出更好的條件來與他們交換。”

吳仕燦點點頭,表示認同薛暮蒼的判斷,接著說:“既然這一條行不通,那就只有第二條路了。”

“什麽路?”

“咱們自己搞一套工藝。嘯辰,你記得嗎,咱們其實早就做了合成氨工藝方面的儲備,現在也到了把它拿出來使用的時候了。”

馮嘯辰眼睛一亮:“你是說,王宏泰的釕觸媒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