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總是個優秀企業家(第2/2頁)

屈建中是知道Internet這回事的,經貿委還專門請中科院計算所的專家來給大家講過Internet。對於互聯網能夠做什麽事情,計算所的專家講得雲山霧罩,大家聽了個暈暈乎乎,也不知道專家說的東西裏有多少是真的。話又說回來,擱在1995年,能預見到互聯網會發展成什麽樣子的人,除了馮嘯辰,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個了,當年最大膽的想象,放在後世來看,都實在是太過於保守了。

屈建中自知自己的知識結構有些老化,這種新技術方面的問題,他是肯定不如馮嘯辰更明白的,於是也就不再糾纏於遠程辦公這樣的事情,而是說道:“你的想法有一些道理,但一個工程師將近3萬美元的成本,恐怕財務上沒法交代啊。委裏要擠一擠,拿個一兩百萬美元出來,也不是不行,但這筆錢要上會討論,我估計十有八九是通不過的。”

馮嘯辰搖頭嘆道:“唉,說到底,還是咱們的思想太僵化了。明明是一件好事,卻要顧忌什麽財務制度。如果換成民營企業,老板看好的事情,直接就掏錢去做了,哪裏還需要上什麽會。”

屈建中也是習慣了馮嘯辰這種天馬行空的思維,他說道:“制度還是要堅持的,如果每件事都可以例外,最後就不知道要出多少漏洞了。歐洲研究院這件事,你打一個報告上來,我請幾位領導都看一看,考慮一下是不是可以立一個專項。不過,我可提前說好了,就算是要立一個專項,經費也不會太多,一年150萬美元到頂了。這樣你也就能夠聘到50個工程師,是不是顯得有點太少了?”

馮嘯辰道:“屈主任,其實這件事我已經安排人在運作了,目前還不需要委裏出錢。到歐洲去建研究院,也是一件比較敏感的事情,由國家直接出面不太合適,所以我讓包總的辰宇信息公司出面去組建了。”

“你是說包成明?”屈建中問道。包成明是這一次工程機械展團的出資人,屈建中也是因為這個而知道了他的大名。

馮嘯辰點點頭,屈建中便說道:“這位包總可真是一個能夠急國家所急、想國家所想的優秀企業家。這一次你們去慕尼黑參展,如果不是包總事先墊了錢,恐怕就難以成行了。你們在慕尼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你是首功,包成明次之。過幾天經貿委將會召開一個小型的表彰會,我會親自給包成明頒獎的。”

“那我就先替包總感謝屈主任了。”馮嘯辰道。

屈建中又道:“雖然包總非常熱心,但咱們也不能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人家做奉獻。我知道你和包總的私交不錯,但歐洲研究院的事情是公事,你讓他出錢去搞,合適嗎?”

馮嘯辰笑道:“屈主任,您放心吧,這件事對於包總可是有好處的。我讓包總組建這個研究院,未來研究院可以為各家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這些技術支持都是要收費的。國內企業派人去歐洲研究院學習,也是要付費的。”

“這個應該。”屈建中點頭道,“如果歐洲研究院真的能夠達到你說的效果,那麽讓企業出一些錢也是應該的,誰受益誰出錢,這也是市場經濟的原則嘛。”

馮嘯辰趕緊附和道:“是的是的,我也是這樣考慮的。這次在慕尼黑,我和林重、羅冶等幾家大企業的帶隊領導談過這件事,他們都覺得這個方案不錯,已經跟包總預約了,讓包總替他們網羅幾個機械方面的工程師呢。”

這件事情,馮嘯辰的確是已經和王偉龍、林重的帶隊副廠長劉旺等人談好了,這些企業經過十幾年的引進、消化、吸收,目前技術水平都很不錯,但與歐洲的大廠商相比,卻又差著一些火候。差的這一把火,其實就是經驗,非得有幾個在“頂級豪門”裏呆過的工程師來指點一下,國內的企業才可以跨過這道門檻,進入一個自在世界。

馮嘯辰選擇在這個時候向屈建中匯報此事,也是要討一個許可。歐洲研究院的事情一旦做大了,經貿委方面肯定會關注到的。這件事畢竟是馮嘯辰發起的,事先不向領導匯報,以後可就說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