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

馮嘯辰所圖謀的事情,也的確沒法向包成明解釋,因為一旦他解釋了,包成明非但不會相信,恐怕還會覺得他腦子有問題,最起碼也是吃飽了撐的,盡想一些不著調的事情。站在1995年的時間節點上來看馮嘯辰的安排,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想法。

馮嘯辰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為了日後大規模收購歐洲知名企業做鋪墊。他讓霍特比等人去收購的這些企業,只是用來掩人耳目的,用後世的話說,就是一雙白手套。

馮嘯辰清楚地記得,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經濟一路向好,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而歐洲則陷入了長時間的歐債危機,許多時下赫赫有名的企業都深陷虧損的泥潭,等待著被人收購的命運。在新世紀的前20年,中國企業大量收購歐洲老牌企業,獲得了它們積累多年的技術和品牌,使中國在許多技術領域迅速躋身世界前列。

而隨著中企收購歐洲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一些對中國心存敵意的國家和組織開始鼓噪各種版本的“威脅論”,給中資收購歐企制造各種障礙。許多意向中的收購案都因為各種莫須有的理由被叫停,一些歐洲企業在出售的時候被要求分離出最核心的技術部門,只允許中國收購那些雞肋一般的普通業務。

馮嘯辰是知道這段歷史的,他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為日後的收購埋下伏筆。他注冊一大批幽靈公司,再用這些幽靈公司到歐洲的一些中小企業去參股,這樣就不至於引起他人的關注。他目前手頭掌握的資金有限,還不能把這些中小企業完全收購下來,只能先作為一個普通股東在這些企業裏占個位置。

在未來若幹年內,他將尋找機會,逐漸向這些企業增效,最終獲得這些企業的控股權。然後,他再通過利潤轉移的方法,幫助這些企業做大。等到歐債危機開始,他就可以利用手上控制的這些企業去收購意向中的歐洲老牌企業,甚至是一些美國、日本的企業。

因為他手上的企業至少在名義上還是歐洲企業,這種收購想必是不會引起那些國際組織警惕的。而等到把意向中的老牌企業收購到手,那麽無論是把產權全部轉售給中國企業也好,或者是悄悄地把內部技術轉移走也好,別人都很難限制了。

要想讓這一系列的收購案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就必須要抹掉其中的“中國”痕跡,或者至少讓人覺得這並不是一個有計劃的行為,充其量是個別中國富翁的偶然行為而已。馮嘯辰要求包成明不能讓這些歐洲代理人互相知情,就是要讓他們自己都看不出馮嘯辰的計劃,即便是有個別代理人泄露了秘密,別人也不會想到這居然是一個如此宏大的計劃。

馮嘯辰在10年前就開始注冊幽靈企業,現在又開始參股歐洲的中小企業,目的是把整個過程拉長,讓人感覺不到陰謀的存在。這種作法,在圍棋上叫作布一些“閑子”,也許這些閑子最終並沒有用處,但只要有幾顆閑子發揮作用,就能夠改變整個棋局。

馮嘯辰並沒有狂妄到認為20年後他可以憑借辰宇公司的力量去完成對一幹歐洲老牌企業的收購,這是需要集全國之力去做的。他今天布的閑子,其實是為人作嫁,真正去完成這些收購的,或許是某家大型國企,也可能是某家民營企業,再不就是後世才出現的各種基金。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件事由國家出面來做或許更合適,比如由裝備工業公司來做,那才是名正言順的。但馮嘯辰也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他沒法說服國家對這種事情進行投資,如果他去向各級“有關部門”說出這個設想,恐怕人家的反應會與包成明一樣,覺得驚愕不已,甚至懷疑馮嘯辰有什麽別的想法。

此外,他這一次讓人收購歐洲這些中小企業,其中也是有風險的。有些企業也許撐不到派上用場的時候就已經破產了,那麽前期投入的資金就會打了水漂。這種投資有些類似於風險投資,投10個能成1個都算是勝利。但如果讓國家出錢去做,一旦失敗,他這個經辦人就說不清楚了。尤其是在國家外匯如此緊張的時候,花大量外匯去做一件高風險而又看不到眼前收益的事情,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考慮到這種種麻煩,馮嘯辰決定只能是自己去做了,反正是他自己賺來的錢,怎麽用都無所謂,不需要對誰負責。他現在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當初搞一塊“自留地”是如何英明,體制內權力很大,但掣肘也很厲害。自己手上有一些資源,做事就能遊刃有余了。

霍特比接受了任務,興沖沖地離開了慕尼黑。馮嘯辰讓他在英國注冊一家企業,由他擔任法人代表,但大股東卻是辰宇公司的一家海外幽靈公司。這家企業注冊完成後,霍特比將以這家企業的名義去收購林頓電子公司10%的股權,然後便把股權攥在手上,既不變現,也不參與企業的經營,只是偶爾去參加一下股東會,刷刷存在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