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糖衣炮彈(第2/2頁)

各家裝備骨幹企業都是幾十年的老廠,在五六十年代不可避免地都參加一些國防項目,比如為原子彈工程造過設備,或者為核潛艇項目提供過配件等等。廠子裏的技術很多也都具有軍民兩用的特點,比如說某種焊接技術,可以用來焊民用鍋爐,也可以用來焊潛艇的耐壓殼。如果要把這些技術以及相關工程師、工人都調走,企業也就成了一個空殼子,又會有哪個外商不長眼地想來控股呢?

辦完這些事情,馮嘯辰便又返回榆北去了,他要等到下個月才會結束在振興工作小組中的任職,現在還得站好最後一班崗。在馮嘯辰離職後,振興工作小組還會留在榆北再工作一兩年時間,直到榆北的情況全面好轉。

“我感覺,問題出在轉子的鑄造工藝上!”

“轉子的鑄造是按照設計規範完成的,安裝之前也進行過探傷檢測,並沒有問題。”

“但轉子的確損壞了,這怎麽解釋呢?”

“我倒是覺得,這和機組的工作狀態有關,我發現機組長期在阻塞區工作,這對轉子會帶來嚴重的損傷。”

“不應該啊,機組怎麽會長期在阻塞區工作呢?”

“會不會是流量計算程序上的差錯?”

“這套程序是從國外引進的,不至於有錯吧?”

“為什麽不可能是機組安裝的問題呢?我們沒有進行過喘振線等測試,如果這方面有問題,就會影響到流量計算。”

“對啊,這的確是一種可能性……”

榆北重機的總裝車間裏,一群工程師正在你一言我一語地分析著一台用於測試的壓縮機。這是榆重用幾個月時間生產出來的第一台樣機,已經在實驗台上進行了幾百小時的測試,並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找出原因,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思路,以便為下一步的設計提供依據。

項目總設計師江燕站在人群中央,手裏抱著一個筆記本,一邊快速地記錄著大家的意見,一邊發揚舌戰群儒的精神,與大家進行著辯論。幾個月來,她幾乎連做夢都在琢磨著壓縮機的事情,這台壓縮機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她的腦子裏裝著,但凡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她就能夠馬上抓住問題的關鍵。

“這丫頭真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勁頭,是個幹事情的人。”

在車間一側的一個小平台上,馮嘯辰與一位60出頭的老者正在俯瞰著這個場景,那老者帶著滿臉的欣賞之色,對馮嘯辰點評著江燕。

這位老人名叫張魯彬,曾是原P15大飛機項目的副總設計師。80年代初,P15大飛機項目下馬,張魯彬一時沒了去處,結果經孟凡澤介紹,找到了馮嘯辰的頭上。馮嘯辰提出了一個建立國家工業實驗室的方案,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贊同。

張魯彬和他的團隊都被安排在國家工業實驗室繼續從事科研活動,這個實驗室還吸收了其他領域的一些專家,專門從事那些短期內看不到成效的研究項目,這些人還被馮嘯辰起了一個非常炫酷的名字,叫作“面壁者”。

這一次,榆北重機要搞長管線壓縮機的研究,潘才山托馮嘯辰到京城去請一些專家來幫忙。馮嘯辰除了到化工設計院、華青大學等地方找到一些專家之外,還來到國家工業實驗室,把張魯彬等一幹“面壁者”也請到了榆北。

張魯彬是搞飛機出身,他的專業是航空發動機,與壓縮機上用於提供驅動力的燃氣輪機有很深的淵源。而其他一些專家則已經潛心研究了十幾年壓縮機理論,他們的一些思路甚至超過了國外同行。

這些人來到榆重後,江燕的團隊可謂是如虎添翼。“面壁者”們面壁十年的成果在這時候得到了體現,許多困難到了他們手上都能夠輕松地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