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考試不一定是有效的(第2/2頁)

“我們了解過了,杜曉迪同志在課題組工作期間,一直在利用業余時間補習功課。課題組的好幾位老師和一些研究生都給她補過課,他們反映杜曉迪同志雖然原來的基礎比較差,但進步很快。”

“進步再快,僅僅一年多時間就達到研究生錄取的要求,這是不是太躍進了?”

“那依高教授的看法,是不是認為工業大學在研究生錄取中存在舞弊行為呢?”來自於教委的副處長藺思源略帶不悅地問道。

高磊搖搖頭,道:“工業大學方面,應當是沒什麽問題的。但具體到蔡教授這邊,就不一定了。當然了,我也不是說蔡教授在這個問題上犯了什麽錯誤,在研究生考試之前,向自己比較中意的考生指點一下考試範圍,這在很多學校都是默認允許的。蔡教授如果這樣做,也不能算是什麽特別不合適的行為。”

“您是說,蔡教授向杜曉迪透露了考試範圍?”藺思源逼問道。高磊的暗示其實已經說得很明顯了,但藺思源還是需要讓他直接地說出來。你要舉報不良行為,就別跟我玩什麽暗示,到時候我們查過了,你又說你根本不是這個意思,這不是蹓著我們玩嗎?

在藺思源心裏,其實也是同意高磊的判斷的。的確,給自己中意的考生提前劃範圍,在時下的研究生招生中是很普遍的事情,校方對此也是贊同的。此時的研究生招生有點像後世說的自主招生,只要導師對你滿意,分數什麽的只是浮雲。為了應付一下考試,許多導師都會提前給學生透露一點信息,讓學生考得好一點,這樣招生的時候障礙就少一點了。

導師招收研究生是給自己幹活的,研究生未來要繼承自己的衣缽,所以導師並不會放松對研究生質量的要求,會提前對考生進行面試,選擇那些有潛力的學生招收進來。

當然,這種方式也給拉關系走後門創造了條件,隨著研究生導師數量的增長,導師隊伍裏的臭蟲越來越多,再維持這種自主招生的方式就不合理了。所以到新世紀之後,研究生招生的客觀性就逐漸提高了,導師在招生中的作用越來越小,這就是後話了。

雖然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導師漏題這種事,畢竟只是潛規則,是不能拿出來公開說的。如果高磊直接舉報蔡興泉在研究生考試中向考生漏題,而調查結果又能夠予以證實,那麽一旦把這一點寫入調查報告,對於蔡興泉和杜曉迪都是非常致命的。高磊本人也是當研究生導師的,屬於圈裏人,也是懂得這種潛規則的。他出面來舉報這種事情,相當於砸同行的鍋,這是為圈裏人所不恥的。

藺思源要求高磊把他的意思明確表示出來,也就是要坐實高磊的舉報行為,讓大家知道這廝居然幹得出這樣天怒人怨的事。

高磊可不傻,他哪能把話說得這樣明白。他說道:“我的看法是這樣的,考試只是選拔人才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是有可能出錯的。比如說吧,一個考生可能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才華,但考試的時候恰好遇到自己熟悉的題目,考出了一個好成績,因此而被錄取了。這種事情,藺處長在教委工作,想必也見過不少吧?”

藺思源道:“這種情況當然是有的,考試是有許多偶然性的,沒有人能夠保證考試中不出任何差錯。”

“這就對了。”高磊道,“所以,追究考試過程是不是合規,既不可能,也無必要。如果有人要在招生過程中做弊,他們完全可以把考試的環節做得天衣無縫。”

“那照高教授的意思,我們該怎麽做呢?”藺思源沒好氣地問道。高磊這話,就是莫須有的邏輯了。我說考卷是沒問題的,你說這是人家做得天衣無縫,這還能怎麽辦?

“岑處長和藺處長在這件事情上辛苦了,對於你們的調查工作,我是沒有什麽意見的。不過,我只是從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一點小小的意見。我覺得,既然研究生考試不一定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我們能不能在學生入學之後再進行一些其他的水平測試呢?尤其是對於存在一些爭議的學生。”

高磊帶著溫和的笑容,向岑建威和藺思源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