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他能把罐子運到外國去?(第2/2頁)

工時費的計算,並不僅限於直接從事生產的工人的工資,還要把管理費、車間經費、福利基金之類的開銷攤進去,其實就是包括了企業的所有支出。在材料加工時之外的部分,就是企業的純利潤了,這部分的額度是可以調整的,取決於雙方的談判以及交情。按照董巖的計算,這樣一個球罐哪怕是按10萬元報價,全福公司都不會吃虧。當然,做企業總是要考慮利潤的,所以正常情況下,全福機械公司對於這樣一個球罐大致會報13萬左右的價格,這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價位。

如果換成海化設這樣的大型國企來報價,價格可能會更高一些,因為大國企的工人工作強度會比鄉鎮企業低一些,再加上福利、企業管理費之類的都比鄉鎮企業高,因此報價更高也是正常的。鄉鎮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八十年代迅速崛起,也是源於這種低勞動力成本、低福利的優勢,這就是題外話了。

設備造價這種事,買賣雙方都很清楚,甚至各行業和各地區都有專門的定額規範,例如京城市就有《京城工藝協作價格》這樣一個文件,許多加工協作的業務都可以從文件中找到定額系數,各企業再在這個系數的基礎上做一些增減,就是自己的報價。

這種按照工時定額報價的方法,是計劃經濟年代裏通行的做法。國家制訂產品的計劃調撥價格,就是按照這個方法來算的。到了市場經濟年代裏,價格是由買賣雙方根據供求關系商定的,緊俏的商品價格會高於合理價位,過剩商品則有可能會賠本甩賣,但無論是溢價還是折價,計算依據依然是這套東西。

王瑞東也是懂行的人,其實剛才在來董巖家之前,他已經和梁辰看過圖紙了,並憑著自己的經驗大致做過一個計算,結果與董巖算的也差不了多少。在得到董巖的確認之後,他皺起眉頭,說道:“這就奇怪了,這個姓郭的放話說,只要是在20萬之內,都可以商量,這其中有什麽名堂呢?”

“莫不是想騙我們的設備?”梁辰分析道,“你們想想看,他付50%的預付款,也就是不到10萬吧?到時候把我們的設備拉走,尾款不付了,這不還是賺了嗎?”

“切,你想啥呢!”王瑞東沒好氣地嗆了梁辰一句,道:“這麽大的罐子,運到哪去是根本就瞞不住人的,又不是一台彩電,隨便找個地方就藏起來了。除非他把罐子運到外國去,要不然……”

“等等,瑞東,你說啥,外國?”一直也在琢磨著郭培元用意的董巖突然打斷了王瑞東的話,問道。

“我是打個比方嘛,董哥。”王瑞東笑道,“他怎麽可能把罐子藏到外國去呢?”

董巖卻是嚴肅起來了,他問道:“瑞東,這個郭培元有沒有跟你說,他是幫什麽單位聯系這樁業務的?”

“沒說。”

“他有沒有說他要訂多少設備?”

“好像是透了一句,說這個罐子只是一個樣品,後面的業務還多得很呢。”

“那麽,你有沒有覺得這個人和日本人有什麽聯系?”

“日本人?”王瑞東一愣,臉色立馬就有些尷尬了,他想起了那兩本小雜志,進而想到郭培元承諾的更多的小雜志。郭培元說啥來著?對了,他說他有很多日本朋友,能夠帶小雜志進來,還說什麽錄像帶……呃呃,現在不是想這個的時候。

“他真的說過。”王瑞東把思緒扯回到現實,對董巖說道:“他說他和日本人很熟,怎麽,董哥,你懷疑他會把這些罐子弄到日本去,讓咱們追不著?”

董巖搖了搖頭,說道:“不是的,他肯定會照著合同付款的,只不過,如果是給日本人生產,咱們就不能照著剛才的定額來計算了。國家下發了一個涉外承包設備的定額標準,你們想必也收到了吧?”

“沒錯,是有這麽一個標準!”

梁辰也想起來了,他一拍腦袋,對王瑞東說道:“我明白了,這個姓郭的是個漢奸,他是來替日本人講價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