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所謂業務費(第2/2頁)

“第二種方式,就是我們幫你們直接達成銷售意向,未來根據你們實際銷售的金額,提取業務費,對了,在我們這個行業中,叫作傭金。”包成明說道。

“提取什麽標準呢?”龍建平問道。

包成明道:“這個要根據企業銷售的產品情況來定。龍廠長,你們的150噸自卸車,一台的銷售價格是多少?”

“出廠價是212萬。”簡福民替龍建平回答道。

這個數字,包成明其實已經從馮嘯辰那裏聽到過了,他在此發問,只是為了撇清與馮嘯辰的關系。聽到簡福民的回答,他裝模作樣地計算了一下,然後說道:“照這個價格,我們的標準是提取4%作為傭金。”

“4%!”簡福民瞪圓了眼睛,“那一輛車豈不是要給你們交8萬多塊錢作為業務費?”

“差不多吧,實在不行,把零頭抹掉也是可以的。”包成明平靜地說道。

龍建平道:“這個收費標準太高了,我們賣一輛車的利潤也就是十幾萬,怎麽可能拿出8萬來作為業務費呢?”

包成明微微一笑,道:“龍廠長,這些業務費可並不完全是我們的利潤,我們促成一樁業務,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這個我們懂,不就是差旅費嗎?”簡福民又搶著插話了。

包成明再次停下來,用憐憫的眼神看著簡福民,他是真的對這位銷售處長無語了,腦子這麽簡單的一個人,是怎麽幹上銷售這一行的。

其實包成明心裏也明白,像羅冶這樣的大型國企,銷售處在此前還真只是一個擺設。國企的生產是由計劃部門安排的,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也是由計劃部門負責調撥,銷售部門不需要去開拓市場,最多也就是做做售後服務之類的事情。

這幾年,國家開始搞商品經濟,企業的產品不再完全由國家包銷,各家企業才開始重視銷售問題。但多年形成的官商作風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改變的,像羅冶這樣的企業,在面臨著訂貨不足的危機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開拓客戶,而是想著如何找找上層的關系,讓上層領導給客戶施加一些壓力。

正因為如此,簡福民這樣的人才能夠呆在銷售處長的位子上,他身為處長尚且不懂得商場規則,他手下的銷售員就更沒法提了。

在那些年代裏,許多老國企在面臨著鄉鎮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的競爭時毫無還手之力,其中便有這方面的原因。鄉鎮企業裏那些銷售人員的活絡與執著,是國企推銷員所無法企及的。

“據我了解,一些鄉鎮企業在開拓市場的時候,機制是比較靈活的。羅冶是國有企業,有些事情不合適做,交給包總這樣的民營公司來做,可能更方便一些吧。”馮嘯辰淡淡地提醒了一句。

龍建平一聽就明白了。所謂機制比較靈活,說穿了不就是有些潛規則嗎?像剛才說的柳平那種情況,如果羅冶能夠幫他把外匯、機票之類的事情解決掉,他未嘗不能讓景泉鐵礦訂購羅冶的自卸車。可問題在於,羅冶是國企,怎麽能做這樣的事情呢?你不這樣做,人家就惦記著從國外進口設備,從外商那裏得到好處。這樣的事情,可謂是公開的秘密,大家都說看不慣,可事到臨頭,不少人都會這樣去做。

包成明的作用,就在於他能夠與羅冶簽訂一個商業合同,合法地收取業務費,或者叫傭金。然後他的公司可以去辦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情,從而為羅冶爭取到訂單。包成明說業務費並不都是公司的利潤,而是有其他支出,指的就是這些用於潛規則的費用,這可不是簡福民想象中的差旅費的概念。

“馮處長,你看這樣做,合適嗎?”

龍建平把頭轉向馮嘯辰,問道。馮嘯辰現在已經不是副處長了,但龍建平還是用了他過去的頭銜。這個頭銜可不僅僅是一種恭維,還代表著來自於部委的權威。龍建平向馮嘯辰問計,其實是想讓馮嘯辰以一個部委官員的身份來確認這件事是否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