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先把工作開展起來(第2/2頁)

“當然了,我剛才也只是舉了一個例子,並不是說現在這個經費分配的方案是合理的。”高辛未也知道自己的理由站不住腳,他說道:“這件事,你不來找我,我也打算和屈教授他們商量一下的。釕觸媒研究的經費是必須保證的,有多余的經費,再用來支持系裏其他的課題。你說說看,一期研究裏,你需要多少經費?”

“我需要多少?”王宏泰看著高辛未,哭笑不得。這些經費都是自己的,重裝辦撥付經費的時候,也是進行過評估的,哪有什麽多余?吳仕燦也是業內頂尖的牛人,在預算評估方面很有經驗。他提出給王宏泰50萬的經費,是因為他希望王宏泰做出來的成果需要有這麽多的投入。當然,如果王宏泰願意節省一點,也還是有些余地的。

“一期經費的10萬元,我可以貢獻出2萬來。”王宏泰咬了咬牙,對高辛未說道。

“貢獻2萬?”高辛未搖搖頭,“這太少了。如果只是2萬元,沒有什麽意思嘛,系裏各位老師手裏都有一些經費,再緊張,也不至於缺這2萬元。”

“這和我沒關系啊。”王宏泰道,“我列出的一期研究方案,至少要花8萬元的經費。”

“可是,你最早的申請報告上才列了8萬元,現在怎麽一開始就要花這麽多錢?”高辛未質疑道。

王宏泰道:“我原來的方案太保守了,在京城答辯的時候,重裝辦的吳教授和我討論過研究方案,讓我把思路再放開一些,要努力跟上國際潮流,所以才會增加了經費。”

高辛未沉吟了片刻,說道:“依我看,你還是要努力控制一下研究的範圍,不要好高騖遠。跟上國際潮流是必要的,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通過這個課題,我們能夠達到國外70年代末,或者70年代中期的水平,就已經非常成功了,哪能一下子就和國外齊頭並進呢?你說是不是?”

70年代中期……王宏泰覺得有些齒冷。自己這個課題就是追趕世界潮流的課題,如果只是達到國外70年代中期的水平,這個項目根本就沒必要存在,因為70年代中期國外對於釕的催化作用的研究也只是剛剛起步,沒有什麽特別的技術門檻,根本不存在什麽需要去追趕的問題。

吳仕燦他們所以對這個項目寄予厚望,就是因為目前釕觸媒的應用還很不成熟,現在開始研究,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搶到先手,甚至獲得一些重要的專利技術。如果耽誤了時間,別人把這個領域開發得很充分的時候,自己再進去,就沒啥意義了,只能掏錢買人家的專利,重蹈在上一代合成氨工藝上的覆轍。

這一點,其實王宏泰在此前也向高辛未介紹過,只是高辛未根本沒放在心上罷了。現在聽高辛未這樣說,王宏泰也懶得再去爭辯,他現在關心的只有一個問題:到底化工系打算給自己留下多少錢。

“2萬元!”

這是高辛未給王宏泰的答復。雖然屈壽林已經把用錢的額度分配下去了,但很多教授還來得及動用這筆錢。高辛未出面斡旋一下,幫王宏泰收回一部分還是可以的,但要想收回8萬元,那就是天方夜譚了。

“我不同意!”王宏泰恨恨地說道,“系裏可以動用這些錢,但只限於20%,余下的80%必須由我支配,否則我無法完成重裝辦交給的任務。”

“好吧,這件事,等我拿到系辦公會議上再討論一下。現在呢,你還是先把工作開展起來再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嘛。”

高辛未來了一個緩兵之計,把王宏泰給打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