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標準件集散地(第2/2頁)

這漢子本來就是一個健談的人,聽說馮嘯辰是姚偉強的朋友,他的談興就更高了。馮嘯辰對於姚偉強的情況知道得並不多,只是偶爾通個電話,在電話裏也沒法說太多。借著這個機會,他便開始向漢子打聽姚偉強以及金南的情況,而漢子也是知無不言,說的話雖然有那麽三五分演繹的色彩,但多少還是能夠反映一些情況的。

原來,去年馮嘯辰讓佩曼去金南幫姚偉強唱了一出雙簧之後,金南地區對於姚偉強以及其他一些“大王”的限制就取消了。在政府的幫助下,姚偉強辦起了一家中德合資菲洛(金南)軸承經銷公司,從各地的軸承廠采購軸承,放在自己的門店裏銷售。

由於他的貨品齊全,一些很冷門的軸承品種也能夠提供,全國各地的工業企業都喜歡到他這裏來配貨。在原來,有些企業生產中需要用到幾十種不同的軸承,采購員要跑好幾個省,找七八家企業才能配齊,現在只要找到姚偉強這家店,就能夠實現“一站式配貨”,即便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滿足需要,至少也可以配齊七八成,給采購員們省下許多時間和路費。

看到姚偉強的生意做得好,旁邊的一些小老板開始心癢了,於是便模仿姚偉強的樣子,也做起了軸承生意。金南人大概天生就有商業基因,每個人都懂得如何經商。這些模仿者會專門去研究姚偉強賣的軸承品種,然後想方設法找到一些姚偉強那裏缺少的軸承品種,作為自己的特色,再把其他大路貨的軸承搭售出去。

正如那漢子向馮嘯辰描述的,短短幾個月時間,石陽縣就出現了幾十家軸承經銷企業,形成了國內聞名的“軸承一條街”。這些經銷商各有特色,有些專門做滾動軸承,有些專門做滑動軸承,有些做塑料軸承,有些做微型軸承。在档次上,也同樣存在著差異,有些店堅持只賣高档貨,講究質量,有些店則專門賣廉價低質的軸承,滿足一些鄉鎮小企業生產低端工業品的需求。

這些模仿者的出現,對姚偉強的菲洛軸承公司來說並不完全是競爭,而是形成了一定的互補。姚偉強雖然能幹,但也做不到把國內各種軸承全部包攬下來,尤其是從自己的品牌聲譽出發,他不能經銷那些低端軸承產品,而他的鄰居們則可以填補這些方面的空白,從而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隨著石陽縣的軸承生意越做越大,周圍幾個縣的商家也動了心思。他們想到,那些跑到石陽去買軸承的采購員們,沒準也會有采購連接件、螺栓、齒輪之類其他工業標準件的需求,軸承的生意都已經被石陽人做了,那麽他們能不能在其他的工業標準件上做出一些名堂呢?

在金南,除了姚偉強這個“軸承大王”之外,原本就還有其他九個“大王”,都是分別做某種特定產品的。在這些人的帶動下,松強、平濟、象河等幾個縣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業,出現了諸如螺栓一條街、齒輪一條街之類的地方。這樣一來,整個金南地區就成了全國的工業標準件集散地,也成為工廠采購員們的聖地。

“整個金南,起碼有一萬人在外地跑,采購各種標準件,運到金南來。我不是吹的,除了那些特別大的標準件,我們運回來賣不劃算,其他的東西,只要是在國內有的,在金南都能找到。我們這裏的貨,比國家物資部的貨都齊全。”漢子眉飛色舞地說道。

“你剛才說老姚是你們的總司令,又是怎麽回事?他賣軸承,你賣連接件,你們有什麽瓜葛嗎?”馮嘯辰問道。

聽到馮嘯辰這個問題,漢子壓低了聲音,裝出一副神秘的樣子,說道:“這個事,就得從你說的姚總差點被政府抓了這件事說起了。你知道為什麽後來政府不但沒抓他,還讓他把生意做得更大了嗎?”

馮嘯辰道:“這個我倒是聽老姚說起過,聽說是他找到了一家德國企業跟他合資,所以政府就對他網開一面了。”

“可不是嗎!”漢子道,“你可別小看這個背景,乖乖,能夠找到德國人當靠山,那還得了?現在姚總是我們金南地區的人大代表,又是什麽致富模範,說話管用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