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鲇魚(第2/2頁)

例如,某電廠的一台發電機在大修時發現轉子磁化、繞組匝間短路,究其原因,僅僅是線匝局部未銑通風孔,造成了絕緣嚴重過熱。又如,某電廠的一台機組運營兩年後,在檢修中發現全部2208個轉子風鬥中有518個被異物損傷,進一步的檢查發現,發電機內遺留的焊條、鐵屑、焊渣等總計達到了1公斤之多,轉子風鬥就是因為與這些異物相碰擊而損壞的。

最具黑色幽默的是,在其他電廠的另外一台機組中,檢修人員居然從發電機裏找出了一副眼鏡,也不知道是哪位近視眼的操作工遺留下來的,這與醫生把手術刀留在病人肚子裏有什麽區別呢?

技術落後,還可以歸於中國的工業底子太薄,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忘了銑通風孔、在電機裏遺留下1公斤之多的異物,這是用技術落後能夠解釋的嗎?

羅翔飛是一直從事工業管理的人,對於這些情況是非常明白的。國家經委在兩年前力推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也是源於這種情況。這一回,羅翔飛接受馮嘯辰的建議,要求所有承擔大化肥設備分包任務的企業要與重裝辦簽訂質量和交貨時間合同,就是想用經濟手段來促使企業重視質量和信用,結果遇到了程元定、鄧宗白等人的抵抗。這就說明這些企業的負責人根本就沒打算認真做事,他們對於本企業的質量控制能力沒有信心,也不想去改變這種現狀。

作為國營重點企業的負責人,他們理應有責任心,有榮譽感,能夠對得起國家對他們的信任。但事實上,他們卻是把這種信任當成了資本,套用一句老話,叫作躺在功勞簿上不思進取了。

而像阮福根這種草芥一般的私營企業廠長,卻會把一個業務機會當成了寶貝一般,生怕出一點紕漏。相比之下,誰更值得信任呢?

“可是,咱們這麽大一個國家,未來的裝備制造業畢竟還是要依靠這些大型國有企業啊,完全交給阮福根這樣的私人老板,對國家安全是很不利的。”羅翔飛沉默許久之後,給出了一個新的理由。

私營企業能不能支撐起國家的裝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學術問題,甚至到馮嘯辰穿越之前也仍然是一個沒有結論的問題。馮嘯辰記得,後世的中國在裝備制造業方面依然是依靠國有特大型企業作為支撐的,當然,這些國企都已經脫胎換骨,不僅僅是在技術水平上有了長足的發展,質量控制體系和經營管理理念也都經過了一番浴火重生般的升華。

對於羅翔飛的這個觀點,馮嘯辰不能也不想去質疑,他說道:“羅主任,您說得對,我們國家作為一個公有制為主體的國家,的確是應當把國有大型、特大型企業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骨幹。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讓他們動起來,擺脫目前這種懈怠的狀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有一些鲇魚來攪動這個體系,而阮福根這樣的農民企業家,就是很好的攪局者。”

有關鲇魚效應,羅翔飛是懂的。它說的是挪威漁民在運輸沙丁魚的時候,為了避免沙丁魚因擠在一塊而窒息死亡,在沙丁魚槽中放入幾條鲇魚。鲇魚是沙丁魚的天敵,在它的威脅下,沙丁魚會不停地流動掙紮,這樣就能保持它們的活力。鲇魚效應有時候也會被稱為鰻魚效應,指的也是類似的含義。

程元定、鄧宗白這些人以及他們所管理的國有企業,目前就像是一群慵懶的沙丁魚,看上去還活著,但已經是暮氣沉沉了。在這個時候,需要有一些競爭者出現,對他們形成威脅,給他們以刺激,這才能夠激發起他們的上進心,讓他們煥發出活力。

如果他們面對著這種刺激毫無反應,那麽就只能成為鲇魚的口中之餐。市場就是如此殘酷,不思進取就意味著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