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該放手就得放手(第2/2頁)

“馮處長說得對,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應當接受這個結果的。”張魯彬喃喃地說道。

“接受什麽結果?”薛暮蒼問道。

張魯彬擡起頭,勉強地笑了笑,說道:“馮處長剛才說的那些,我在10年前就已經想到了。大飛機是工業科技的頂峰,它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大量的資金來作為支撐。美國有波音、麥道,歐洲有空中客車,都是因為它們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同時它們的經濟水平很高,民航業發達,能夠提供足夠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型客機的研發才是有保障的。咱們國家從一窮二白起步,從開始搞大工業到今天,也不過才30年的時間。這麽短時間的積累,要和別人拼大型客機,完全是不自量力的行為。你們是不知道,制造前兩架P15的過程中,我們連一個合格的螺栓都要到各地去找,說是舉全國之力,其實仍然是捉襟見肘。這樣搞出來的大飛機,正如馮處長所說,根本就沒有國際競爭力。民航局拒絕接受我們的飛機,反而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我們實在是沒有資格去抱怨。”

“小張,你不能這樣說。”孟凡澤有些聽不下去了,他說道:“P15大飛機的試飛成功,對於咱們國家的航空工業還是有很大意義的。我看過有關的工作簡報,P15研制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技術,對於整個航空工業,尤其是軍用飛機的發展,都有很有價值的。”

張魯彬自嘲地笑笑,說道:“我們前前後後花了國家六七個億,如果一點東西都沒有拿出來,豈不成了廢物了。但捫心自問,得不償失啊。這些錢如果直接花在更有前途的項目上,能夠取得的成果,遠比現在要大得多。”

工業圈子裏的這些事情,外人看不透,內部的人其實是非常清楚的。張魯彬作為一名航空專家,哪能不知道P15存在什麽樣的問題,又哪裏不明白要搞出真正有競爭力的大飛機需要什麽樣的投資,以及什麽樣的配套體系。

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P15的很多部件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請其他系統的企業協助生產的。這些企業並不具備航空工業所需要的質量控制體系,只是照著圖紙要求拼湊一個配件出來交差了事。在P15的02號機試飛過程中,不知道出了多少質量上的問題,張魯彬自己就幾乎成了一名救火隊長,不斷地去處理這些毛病。

如果P15繼續造下去,這種格局並不會發生改變。一架樣機可以這樣制造,試飛過程也允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真到要向民航提交成品的時候,還能這樣湊和嗎?民航飛機是要載著上百名旅客飛上天的,質量問題不能保障,他張魯彬敢讓這樣的飛機出廠嗎?

“罷了,罷了,虧我張魯彬也幹了快30年航空,見識居然還不如……馮處長這樣一個年輕人。馮處長,謝謝你的逆耳忠言,我想明白了,P15應該下馬,我們應該放手了。”張魯彬用悲壯的語氣說道。

“那……未免太可惜了吧?”薛暮蒼說道。這畢竟也是一個大項目,前後花了十幾年時間,投入好幾個億,最終這樣放棄,也的確是挺可惜的事情。

張魯彬凜然道:“壯士斷腕,該放手就得放手,我們不能為了個人的榮辱去浪費國家的資金。”

“這兩年,國家搞經濟調整,放棄的項目可不止是你們這一項。”孟凡澤沉聲說道,“從理性上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把有限的資金集中到少數項目上,避免四面出擊,這個策略是正確的。但從感情上說,像P15這樣的項目,咱們傾注了這麽多的心血,一下子就扔掉了,也真是有些接受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