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焊過省體育館的大梁(第2/2頁)

這一回,李青山是帶著3名徒弟前往京城去參加幾部委組織的電焊工大比武的,正好坐上了這趟列車。聽說前面發生了事故,需要招募優秀焊工去參加搶修,李青山便帶著徒弟們跟張和平一塊過來了。

“哎呀,怎麽會裂得這麽厲害。”

李青山蹲在裂口前,看著斷裂開的鋼板,嘖嘖連聲。

“是啊,100厚的鋼板都被撕裂了,這東西得有多重啊!”另外一名跟著爬到鉗夾車上來的電焊工也咂舌道。他叫王建國,自稱是山北省一家機械廠的工人,今年26歲,卻已經是五級焊工,在山北省機械系統裏小有名氣。說來也巧,他此次也是去京城參加電焊工比武的,聽到列車廣播裏的通知,便跑來幫忙了。

“聽說是300多噸重呢,隨便顛一下的力氣都不小。”李青山道。

“不過也沒關系,重新焊上就是了。上次我們省裏體育館的大梁開裂了,就是我去給焊的,現在一點事都沒有。我就因為這個得了個省裏的青年突擊手。”王建國略帶著幾分炫耀地說道。

馮嘯辰看了王建國一眼,問道:“王師傅,以你的看法,咱們該怎麽焊?”

王建國用手比劃著,說道:“從這到這,開兩個坡口,用506號焊條焊上。然後豎著在兩邊各開四條縱貫槽,深和寬各是15左右,200長,嵌進14的鋼筋,再做封焊。上次我焊我們省體育館的大梁,就是這麽幹的,把省工學院的好幾個教授都給鎮了。”

短短一會工夫,他已經把焊體育館大梁這件事給說了兩遍,估計這是他這輩子幹過的最輝煌的事情了。馮嘯辰聽著他炫耀,心裏有點不痛快,卻又說不出是什麽理由。細想一下,焊接體育館大梁這種事情,能夠落到他這個才26歲的青工頭上,也說明了他是真有幾把刷子的,就算拿出來吹牛,別人不能說啥。

“李師傅,你的看法呢?”馮嘯辰又轉向李青山,問道。

李青山微微皺著眉,說道:“小王說的這種方法,我們叫作埋筋鉚接,倒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我總覺得這個裂口的地方有點不對。”

“怎麽不對了?”沒等馮嘯辰開口,王建國先搶著發問了。他剛剛說了個好主意,李青山卻來了個“不過”,這讓王建國頗有些不悅。

李青山沒有太在意王建國的態度,而是用手指著裂口對馮嘯辰與王建國說道:“馮處長,王師傅,你們來看,這個裂口是左右裂開的,但裂開的地方並不是一條整齊的縫,而是互相岔開的。我琢磨著,火車開動的時候,一動一停,這個力氣是向後和向前的,而不是向左和向右的。如果照王師傅說的,在裂口兩邊埋上加強筋,防的是左右的力氣,而不是前後的力氣,我擔心這樣補焊上去之後,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李青山先前稱王建國為小王,被他嗆了一句之後,便改口稱他王師傅了,這其中的味道馮嘯辰是能夠感覺得到的,至於王建國有沒有感覺,就不好說了。不過,李青山提出的這個問題,倒是讓馮嘯辰覺得有些道理。

在定子運輸過程中,液壓杆支臂受到的力量是順著列車方向的,雖然鋼板撕裂的口呈左右方向,也就是垂直於受力的方向,但並不意味著是一個垂直的力撕開了鋼板。王建國提出的方案是用八根鋼筋把裂口兩端的鋼板連接起來,明顯是選錯了強化的方向。

“李師傅,我覺得你是過分擔心了。”王建國道,“我焊我們省體育館大梁的時候,也有個專家說受力方向不對,可別的專家就沒這個意見。事後證明,這樣焊是沒問題的。八根鋼筋埋進去,能拉住多大的力,你肯定想不出來?”

“這本來也不是想出來的,而是算出來的。”馮嘯辰冷冷地回了王建國一句。尼瑪,你是個話癆啊,每句話不提你們那個狗屁體育館的大梁就不行是不是?

李青山看了馮嘯辰一眼,似乎是與馮嘯辰心有戚戚。不過,他倒沒有跟王建國計較,而是轉頭向著車下喊了一聲:“曉迪,你上來看看,這個地方我有些看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