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退休的老人(第2/2頁)

孟凡澤淡淡一笑,說道:“什麽辦公,我只是在這裏辦辦‘私’而已。上個月,組織上已經找我談過話了,讓我退居二線,擔任部裏的顧問委員會副主任。我想,既然已經不在現職上,就不必去幹擾年輕同志的工作了,所以就讓小冷給我在這裏安排了一個房間出來,平時也就是會會客,聊聊天,算不上是辦公。”

新中國的幹部,多數都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建國之初,許多部委裏的司長、處長也就是三四十歲的年齡,正是年富力強的歲數,不存在新老更替的壓力。到60年代,這些幹部尚未進入老齡,便遭遇了運動,紛紛被“打倒”,在五七幹校裏度過了若幹年的光陰。

運動結束的時候,這些幹部已經是60歲上下,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年齡。如果按照普通工作人員的標準,讓他們退休,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畢竟他們是因為運動的原因而耽誤了若幹年的好時光。此外,運動結束後的國家面臨著一系列的工作,也需要他們這些富於管理經驗與魄力的老領導在各個崗位上掌舵。

因此,像孟凡澤這樣的老幹部便繼續留在了領導崗位上,這對於改革開放初期穩定各項工作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可是,自然規律是不容改變的,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無法與年輕時候相比,有些部委裏的部長、副部長加起來有十幾個人,能夠堅持上班的連1/3都不到,開一次部黨組全會都要派車去醫院裏接人,所謂“拄著拐棍”、“抱著枕頭”來開會的現象,並不僅僅是一句政治笑話。這裏說的枕頭,其實是氧氣袋,有些老領導開著會還得時不時地吸吸氧,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中央領導意識到了這種情況,開始有步驟地讓一部分老同志退居二線,並在各個部門設置了諸如顧問委員會、調研委員會之類的機構,讓這些退下來的老同志“發揮余熱”。老同志們對於這種安排的態度各不相同,有些認為這是卸磨殺驢,情緒非常不滿;也有一些人則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自己年齡大了,就應當為年輕人讓路,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這種調整。

孟凡澤是一個有全局感的老領導,對於讓他退居二線這件事情,他沒有任何的怨言。但對於部裏讓他擔任顧問委員會副主任這件事,他只是一笑置之,覺得不在其位則不謀其政,既然退下來了,就沒必要成天呆在部裏。新提拔上來接替他職務的副部長,原來是他的下屬,如果他在部裏出現,這位新的副部長必然是十分為難的。逢事不去向老部長請示,顯得不夠謙虛,而如果事事請示,那自己豈不成了一個廢物?

想到這些,孟凡澤便決定輕易不去部裏了,除非是要聽重要文件傳達,或者有其他一些必須要他去的事情,他才會在部裏露露面。部裏給他也留了辦公室,但他只是鎖在那裏,沒有使用。

不去部裏上班,並不意味著孟凡澤就能夠在家裏呆得住。多年養成的習慣讓他覺得沒有一點事情做就渾身難受。他讓冷柄國在采購站給自己準備了一間辦公室,沒事就到這裏來看看資料,或者約一些門生故舊聊一聊。他名義上說這只是一個退休老人的閑聊,但聊天的內容又無不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方面的。

孟凡澤當了這麽多年的領導,接觸過和照應過的人很多。知道他退下來之後,有些人便會專程過來看望一下他,陪他聊聊天,排遣一下心結。一開始,孟凡澤還沒覺得什麽,但慢慢就有些不喜歡這樣的聊天了。大家都是有工作的,可以說是在百忙之中抽時間來看他這個退休老頭,他又有什麽理由留著人家在這裏談笑風生呢?

剛退休下來的領導幹部,不管心胸有多麽豁達,在人情冷暖方面都是非常敏感的。孟凡澤不想讓人說自己是個不識趣的老頭,於是漸漸地便不再與舊日的部下聯系,人家說要上門來拜訪他,他也往往是婉言謝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