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租樓(第2/2頁)

對於馮嘯辰這樣的安排,楊海帆毫無怨言,甚至覺得有些輕松。過多的信任有時候也是一種負擔,大家把賬算在明處,楊海帆也就不必有什麽心理壓力了。

馮嘯辰扔下佩曼,一個人回到了省城新嶺。下了長途汽車,他沒有急著回家,而是先來到了一個名叫楊橋的街道辦事處,陳抒涵正在那裏等著他。

春節前,馮嘯辰就交代陳抒涵著手擴大飯館的規模。陳抒涵雖然有種種顧慮,但還是照著馮嘯辰的吩咐開始準備了。她首先是新招聘了4名員工,培養他們買菜、洗菜、做菜、跑堂,奠定了擴大再生產所需要的班底。接著,她便開始在城裏尋找新的經營場地。

春風飯館所在的位置是新嶺市的工業區,這裏的居民對於餐飲有一定的需求,但由於工人們普遍比較節儉,消費档次不高,飯館要想進一步擴大會比較困難。既然馮嘯辰說要擴大規模,陳抒涵便考慮把飯館開到新嶺的鬧市區去,那裏會有一些收入水平比較高的居民,同時可以承接一些大單位的接待宴會,利潤水平會遠遠高於現在的狀況。

在那個年代,沒有什麽商業樓盤之說,要在市區找到一處有點規模的空閑門面,簡直比登天還難。可事情就有這麽巧,一個原來在南江省進行礦產勘察的地質大隊年前接到通知,要轉移到外省去工作。他們原來設在新嶺市的聯絡處就不再需要了,地質隊把聯絡處全部騰空之後,移交給了所在位置的楊橋街道辦事處。

楊橋街辦收回這處房產,一時也找不到用途。街道上的許多住房困難戶都盯上了這座兩層的小樓,嚷嚷著要求街道把小樓裏的大開間打上隔斷,作為住房分配給大家。

街辦主任何春梅是個精明能幹的中年婦女,門檻極精。她計算過,這幢小樓樓上樓下加起來將近1000平米,當成商業用房租出去,一年就有將近2000塊錢的租金收入,可以用於補貼街辦的支出。如果當成住房分配出去,租金標準最多只有1/4,而且這些困難戶會不會按時交房租,還是一個問號。

此外,這幢小樓在被地質隊當成聯絡處的時候,做過一些內外部裝修,看起來頗上档次。如果改成住宅,何春梅相信,不出兩個月這幢小樓就會變得烏煙瘴氣,到處堆滿煤球、雜物,雞鴨與貓狗齊飛,尿布共褲衩一色,好端端的一個地標式建築將會毀於一旦。

兩相權衡,何春梅哪裏會舍得把小樓改成住房?她交代手下人馬上去聯系省內其他的大單位,看看哪家單位願意接手這幢小樓,以便盡快把小樓租出去,斷了那些住房困難戶的念想。

陳抒涵恰好就在這個時候路過了楊橋,見著小樓外掛著的招租啟事,連忙來到街道,提出租樓的要求。何春梅聽說有人來租樓,倒是挺高興,可往下一問,得知陳抒涵只是一個個體戶,臉色就變了,非但沒有同意把樓租給她,還苦口婆心地跟她講了一大堆國家政策,大致是說作為一個個體戶應當有個體戶的本份,不要因為賺了點錢就忘了社會主義大方向……

如果沒有馮嘯辰此前的忽悠,何春梅的這番話倒是挺符合陳抒涵的想法,她自己也覺得把生意做得太大實在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可馮嘯辰在言在先,而陳抒涵又對馮嘯辰產生了一種盲目的崇拜,對於何春梅的話就有些不以為然了。

在苦苦解釋了半天沒有結果之後,陳抒涵出門來給正在桐川的馮嘯辰打了個電話,告訴他這件事的前後經過。馮嘯辰交代她再去一趟街辦,讓街辦務必把房子留下來,等他回到新嶺之後,再做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