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新的任務(第2/2頁)

馮嘯辰不可能呆在南江等著這些程序完成,他的探親假只有兩周,而僅僅在桐川和東山,他就花掉了一周的時間。他交代馮立和楊海帆繼續做各種前期準備工作,自己則拎著行李,坐上火車返回了京城。

“回來了,家裏怎麽樣?”

看到風塵仆仆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馮嘯辰,羅翔飛微笑著向他問道。在前一段時間,羅翔飛已經被提拔成了冶金局的正局長,負責全面的工作。

“都挺好的,我爸媽還讓我給您帶了些土特產過來呢。”馮嘯辰說著,把從家裏帶來的一些年糕、鹹鴨蛋之類的東西放到了羅翔飛辦公室的墻角。這些東西也值不了多少錢,算是很正常的人情往來,羅翔飛僅僅是客氣了一句,也就默然地接受了。

兩個人又聊了幾句閑話,羅翔飛轉入了正題,說道:

“小馮,你回來得正是時候。1780軋機的引進工作,目前已經移交給冶金設計院去洽談了,在他們和德方談出一個結果之前,咱們冶金局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這段時間裏,咱們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抓緊推進120噸電動輪自卸車的工業實驗,這件事其實早就該去推了,前一段各種事情一耽擱,就給放下了。”

“電動輪自卸車,是王處長過去搞的那個嗎?”馮嘯辰問道,他說的王處長,正是王偉龍。而120噸自卸車這件事,他已經聽王偉龍說過許多次了。

大型自卸車是露天礦的重要裝備,這種車需要有很大的載重量,同時能夠在礦山的惡劣路況下行走自如。自卸車的傳動方式有兩種,即機械傳動和電傳動,相比前者,電傳動的操縱更加靈活,而且傳動力量更大,可靠性更強。在電傳動方式中,又分為兩類,一類是把驅動電機安裝在車的後橋殼內,另一種則是直接安裝在車輪裏,這就是所謂的電動輪自卸車。

最早的電動輪結構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是美國人發明的。這種設計是在車輪的輪轂裏融合了電動機、減速機構、制動裝置等,省去了傳統的離合器、變速器、主減速器、差速器等部件,從而簡化了整車結構,還能夠提高傳動效率。

王偉龍過去所在的中原省羅丘冶金機械廠,是冶金系統的重點企業之一,從50年代開始生產制造電傳動礦山設備。60年代末,羅冶試制成功了國內第一台45噸電動輪自卸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進入70年代,隨著國家礦石需求量的增加,礦山對於大型采礦裝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百噸級以上的電動輪自卸車就是其中之一。

70年代中期,羅冶在機械部等幾部委的支持下,開展了120噸電動輪自卸車的研制工作。由於缺乏可借鑒的技術資料,加上國內工業基礎薄弱,研制這台自卸車所經歷的艱苦,是外人難以想象的。只說一個小小的方面:為了尋找可用於自卸車上的配件,王偉龍這個技術處副處長都不得不親自去當采購員,腳步踏遍了半個中國。

經過長達三年的努力,第一台120噸電動輪自卸車終於下線,讓羅丘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都為之歡欣鼓舞。報紙也連篇累牘地報道了這條喜訊,用了不少諸如“零的突破”或者“翻開新篇章”之類的煽情表述。

可隨之而來的事情,卻是大家始料未及的。自卸車造出來了,卻找不到一處礦山願意接受它開展工業實驗。整整兩年時間,這台長11米,寬6米,高5米的龐然大物,一直都靜悄悄地蹲在羅冶的廠區裏,無法施展自己的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