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老徐不是菜鳥(第2/2頁)

事情的發展比馮嘯辰、徐新坤設想的還要順利。在得知省廳將要推廣新民廠經驗的消息之後,賀永新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洗脫自己的責任。他先是拋棄了陶宇,讓徐新坤兵不血刃地剪除了賀永新的一只羽翼,接著他又甘願冒著得罪李惠東的危險,把徐新坤推到了介紹經驗的位置上。

賀永新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認定徐新坤無法做好這一次的經驗介紹,只會當場出醜,並且成為省廳遮掩醜聞時的犧牲品。他萬萬沒有想到,徐新坤是有備而來,他有馮嘯辰幫他編的出色的全面質量管理方案,還有馮嘯辰準備的講話稿,能夠保證他的講解準確無誤、通俗易懂,而且還能達到妙趣橫生的效果。要知道,在那個國門剛剛打開的年代裏,大多數人的見識是非常有限的,馮嘯辰隨隨便便找幾個段子進來,都夠讓一眾廠長們覺得大開眼界了。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二個要求,是全員參與。在以往,我們認為質量管理就是質檢部門的事情,靠探傷員拿著探傷機去找毛病。全面質量管理的觀點認為,傳統的質量檢驗只是事後的補救,等到質量問題出現了,再去找出次品只能是止損,該發生的浪費已經發生了。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在事前、事中開展質量改進工作,要讓每一個幹部、工人都參與到質量改進的行動中去,而且這種參與是長期的、持續的,不是靠搞一兩個運動,喊一兩聲口號。我們要建立起一種學習型的組織文化,也就是要在企業中提倡學習精神。要以QC小組作為學習的核心,負責組織全廠幹部職工的學習工作,促進職工間的知識分享。在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中,有一個重要的職位,叫作首席知識官,用英語來說就是CKO,這個人不是廠長,不是總工程師,也不是總會計師,他的任務就是把整個企業的知識串連起來,讓每個人的知識變成全企業的知識,再讓全企業的知識變成每個人的知識。知識這種東西,互相交換就能夠產生出倍加的效應。在我們過去的管理傳統中,也有互幫互學的做法,但這些年來,這種做法逐漸淡化了,被許多企業放棄了。我們要在全面質量管理的進程中,恢復這樣的傳統,並且用現代化的理念將它進行改造,使之規範化、制度化、成熟化……”

徐新坤越說越流暢,除了馮嘯辰給他準備的內容之外,他又加上自己的即性發揮。他有做政治工作的經驗,在部隊當政委的時候,也搞過思想教育、能力培訓等工作,對於管理是有一定心得的。他把這些心得融匯於講解之中,不時還穿插進一些小段子、歇後語之類,不時引得全場的聽眾發出會意的笑聲。

“誰說這個老徐不懂管理的?他對質量管理的理解,在咱們機械廳系統裏,絕對是能排在前三名的。”

“我看,除了李廳長,別人也比不上他了。”

“我原來還覺得這個報告應當讓老賀來講呢,現在看來,老賀不見得比老徐講得好。”

“不是不見得,是絕對不可能。老賀那兩把刷子我知道,抓抓生產沒問題,全面質量管理這種洋玩藝,他玩不轉。”

“可不是嗎,我好歹前一段也在行政學院學了兩個月的質量管理,我怎麽覺得行政學院的教授都不如這個老徐講得好啊。”

“今天這個現場會,來得值了!”

這些議論,不時有一兩句會傳到賀永新的耳朵裏去。其實,就算是不聽大家在說什麽,就會場上的氣氛,已經足以告訴他發生了什麽事情了。這是一個極具活力的會場,所有人的情緒都被徐新坤調動起來了,大家臉上流露出了興奮、恍然、欽佩的神色,講台上那個人,在大家心目中已經不再是什麽工業界的菜鳥,而是一個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行家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