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有熱鬧看了(第2/2頁)

陶宇在省廳和新民廠兩級領導的面前被罷了官,徐新坤力保余淳安接替了陶宇的職務。他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馬上要開現場會,新民廠生產科沒個負責人不合適。賀永新一心只想把徐新坤推出去,余淳安這樣一個小人物的任命,他是不會計較的,於是這事就這樣定下來了。賀永新的想法也很簡單,一旦徐新坤倒了,他賀永新就是新民廠的一把手,到時候怎麽安排余淳安,還不是由著他說了算嗎?

隨著徐新坤的話音,余淳安帶著韓江月等幾名工人出現在會場上。他們每人手上都捧著一疊資料,資料看起來挺厚,而且還散發著濃烈的墨香,顯然是剛剛印刷出來不久。眾人把資料逐一地分發到參會代表的手裏,主席台上的各位省廳領導也都領到了一本,那是由徐新坤親自發給他們的。

“《新民液壓工具廠全面質量管理實施方案》,嗯嗯,這個老徐,看來還真是下本錢了,這麽會工夫,就整出了這麽一大厚本。”

胡蘊石拿到徐新坤發的資料,掃了一眼標題,又捏了捏厚薄,對身邊的蔡德明說道。

“是啊,也真難為他了。”蔡德明輕描淡寫地回答道。

厚有什麽用?如果騙騙外行,整這麽厚或許有點作用,現場這些人,加上李惠東以及他胡蘊石本人,都是多少懂點行的,能看到一厚本就服氣了?你總得有點正經的幹貨才行吧?

胡蘊石懷著一些鄙夷的心理,翻開了那本資料。剛掃了一眼目錄,他微微一怔:咦,這個老家夥還真有點章法,這個目錄還像那麽回事呢,就算是從講義上抄下來的條目,也得有高人指點,才能保證合乎邏輯啊。

再往後面翻,胡蘊石的臉色就變得越來越難看了,這哪裏是什麽臨時拼湊出來的東西,裏面一條條、一項項,有理有據,什麽公差帶、相關性,說得頭頭是道。有些地方的數據還處於暫缺的狀態,但明眼人一看也就知道不是什麽硬傷,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到車間去進行測量,補上這些數據並非難事。

胡蘊石過去也是在企業裏當過廠長的,因為成績顯著才被提拔到省廳工作,這些年也沒丟掉業務。他一看這些內容,就知道它們的價值了,聯系到徐新坤給省廳上報的材料,可以說,這份資料與匯報材料上說的成績是完全吻合的,新民廠在全面質量管理方面的確做了非常深入的工作。這個成績即使報到國家經委去,也是經得起檢驗的。

特喵的,這個老東西把我們都給陰了!

胡蘊石心中湧起的第一個念頭便是如此。他擡起頭,用目光在會場中找到賀永新,正好看到賀永新也向他這邊看來。雙方目光交錯的那一刹那,胡蘊石知道賀永新也悟出其中的奧妙。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現在我開始介紹我們的全面質量管理工作。首先,我們認識到,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滿足顧客需要而開展的管理活動,這和我們過去一味把質量理解為符合設計規格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以往,我們覺得產品質量好就是各種技術指標都很高,但現代質量管理的要求卻是強調適用,也就是符合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要求。舉個例子來說,在咱們國家,老百姓的生活態度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他們希望一件產品的使用壽命越長越好,這就要求我們在制造產品的時候,要把耐用性放在第一位,至於是不是美觀,是不是好用,反而是不重要的。但在西方國家,他們物資豐富,老百姓的消費觀念是追求新鮮,一件衣服穿舊了,哪怕還沒有破,都會扔到垃圾堆去。所以,如果是為西方的老百姓生產衣服,質量要求就是要美觀、時髦,至於耐用性嘛,就不那麽重要了,反正他們在把衣服穿破之前,肯定就已經不要這件衣服了。”

徐新坤面帶微笑,侃侃而談。他是做政治工作出身的,口才本來就很好,這一次的講話又是得到了馮嘯辰的親自指點,其中包含著許多超越當時國人眼界的新觀念,所以一席話講出來,已經吸引了所有參會者的注意,已經沒有人還在乎他是不是一個外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