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煤炭研究所資料室(第2/2頁)

馮嘯辰身體年齡很小,心理年齡卻不算小了,自然不會那麽不懂事,光吃白食。他離開南江的時候,何雪珍給他揣了200塊錢,叫他在外面吃好一些。所以他也會經常去黑市買點肉回來,借口是借王偉龍他們的爐子用用,實則就是和他們一起搭夥改善夥食。

和馮嘯辰同宿舍的曾永良有時候也會加入他們的聚會,不過曾永良是個行政幹部出身,和王偉龍、程小峰這種技術幹部有些合不來,有他加入的時候,大家就只能談談八卦,很少有涉及到專業的時候。

日子一天天過去,馮嘯辰逐漸和大院裏的其他人都認識了,即使不說能夠讓所有的人都叫出他的名字,至少在樓道裏遇見時,人家不會誤以為他是從哪跑來辦事的外人。冶金局的工作很龐雜,每個人都忙得團團轉,相比之下,馮嘯辰倒是最為逍遙自在的一個。他沒有具體的崗位,所以沒有什麽日常事務要處理。田文健自從半個月前給他布置了任務之後,就沒有再來找過他,更不用說催問進度的事情,似乎是由著馮嘯辰自生自滅。幸好馮嘯辰前一世就是一個習慣於工作的人,沒有人盯著他,他也同樣勤勤懇懇地查著資料。筆記本已經記滿了兩個,有關礦山機械發展的情況他也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

“張姐,咱們這裏沒有《Mining Magazine》和《Mining Engineering》這兩份雜志嗎?”

這天,馮嘯辰在翻完資料室的目錄卡片櫃之後,用不無遺憾的口吻向張海菊問道。

“目錄上沒有嗎?”張海菊問。

“沒有,我查了好幾遍了。”馮嘯辰道。

“那就沒有了。”張海菊道。她文化程度不高,英語水平也就僅限於能夠認得出英文的書名或者期刊名,平常把收到的期刊入庫之後,她就不會再翻閱了,對於書庫裏到底有哪些資料,她也說不上來。馮嘯辰既然查過卡片櫃而沒有找到,那自然就是沒有,對此,她也沒什麽辦法。

“真是可惜了。”馮嘯辰嘆了口氣,“我在別的文獻上看到,去年第二期的《Mining Magazine》上有一篇關於國外礦山機械發展的綜述,是美國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寫的,內容非常全面,而且頗有一些獨到的見地,如果能夠找到,對於領導肯定是非常有啟發的。”

“如果是這樣,你可以寫個報告,請領導批一下,什麽時候經委資料室統一采購資料的時候,讓他們買一本回來。”張海菊說道。

馮嘯辰問道:“這個周期得多長時間?”

張海菊搖搖頭道:“這可不好說了,如果趕巧了,他們正好要去采購,可能兩三個月也就買回來了。如果不湊巧,一兩年也沒準。機械處秦工想買的一本書,打報告都兩年多了,現在還沒買回來呢,秦工都快退休了。”

“呃……那還是算了吧。”馮嘯辰敗退了。他現在可真是懷念有互聯網的時代,只要訂購幾種在線資源,各種資料都能夠坐在辦公室裏隨時查閱出來,哪需要像現在這樣一本書一本書地大海撈針。最關鍵的是,如果針都在這片海裏也就罷了,他想要撈的針在自己門口的海裏根本就撈不著,那可是最讓人郁悶的。

“小同志,你要查《Mining Magazine》?”

一位戴著老花鏡,頭發有些花白的研究人員走過來還書,正好聽到了馮嘯辰與張海菊的對話,隨口問道。馮嘯辰在資料室見過他兩次,知道他是一所大學裏的教授,姓李,是專程跑到冶金局資料室來查資料的。

“李教授,怎麽,你們學校有這本雜志嗎?”馮嘯辰心裏一喜,對方既然能夠跑到他們這裏來查資料,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到對方那裏去查資料呢?冶金局資料室的期刊不全,說不定別的地方就有這份期刊了,借來看看也是可以的。

李教授搖搖頭,笑道:“我們學校圖書館可沒有你們闊綽,資料還沒有你們這裏全呢,要不我一把歲數,能坐一個小時公交車到你們這裏來查資料?你說的《Mining Magazine》,我記得煤炭研究所的資料室裏是有的,你可以問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