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影版首映禮

金龍標識過後,幾個電影公司的LOGO依次劃過。

電影正式開始。

開篇沒有冗長的無用鏡頭,字幕也只是一帶而過,延續了一貫的歐燦電影風格,迅速進入劇情。

閔學注意到,歐燦的名字出現在了導演組,看來這位也有意識的要往幕後發展了。

演而優則導,趨勢吧。許多人年紀大了,就會淡了在幕前晃悠的心思,雖然歐燦才三十多。

當然,也僅僅是一部分人,想名利雙收的則更多。個人價值觀不同,沒什麽對錯,不予置評。

編劇一欄則是一個叫一鳴的人,很眼熟,似乎是歐燦劇的禦用編劇。

閔學沒有參與編劇,當然不屬於這一列,原著學而時習之的名字,隨片頭一閃而過,除了真正的原著書迷,應該沒多少人會在意。

電影開篇劇情,與原著和網劇版《白夜追兇》切入點都不同,從滅門慘案開始。

這很正常,改編嘛,每個人的想法肯定都是不同的。

而且要把三十多集的故事濃縮到不到兩小時的時間裏去,故事結構肯定要發生變化。

閔學抱著學習的想法,津津有味的向了下看去。

然而越看,越讓人懷疑人生,這真是白夜追兇?

怎麽覺得有點兒不那麽對味兒呢?

首先是哥哥弟弟的身份互換關系,電影介紹的有些含糊,沒有網劇那麽簡單明了,有一種玩深沉玩脫了的感覺。

再來,全片只選擇了一個罪案貫穿始終。

當然,選擇一個沒有問題。

電影當然不會像網劇那樣,選取那麽多案件,這麽做也不利於講清故事。

但該電影選的這個案件,不屬於原著中的任何一個片段。

編劇一鳴似乎有意顯示自己的掌控能力,全新原創了一個案件,或者說一個系列案件。

故事大致是講述一個變態殺手,喜歡玩弄各種新鮮花樣殺人,比如把人殺死後扒光塞進羊水裏啊,頭塞進毛絨玩具啊之類之類吧,隨後引發了社會恐慌。

為了力挽狂瀾,警隊將哥哥找回,哥哥睿智的分析了案情,並給出了畫像,到這裏還可以說是中規中矩的。

但自弟弟出來後,一切似乎都亂了套。

話說,弟弟的人設似乎被立成了逗逼屬性?

查案子沒幫助也就罷了,還經常性的弄出搞笑事件,讓人不知是哭還是笑。

可能這是電影常用的人設手法吧,一正一諧,一個負責推劇情,一個負責用生命搞笑。

然而在此情況下,哥哥的一堆推論就都成了擺設,因為兇手是在弟弟的搞笑功力下,被逼出來的。

如果至此再來個歡樂追兇,將兇手逮捕,也算是個另類逗逼圓滿大結局吧。

雖然不那麽《白夜追兇》,但好歹也能自圓其說,算是歡樂類型探案電影吧。但編劇怎能就此甘心,他要的就是觀眾想不到。

於是,編劇一鳴給兇手開了個掛。

在全城警方追捕的情況下,兇手仍然從容的上了次電視,別問我怎麽上的,不知道!

更關鍵的是,這電視是在大街小巷同一時間都可以收看到的那種台,兇手還騷包的說了一段挑釁警方的話。

請問這種台哪裏有?如此高的收視率,史詩級的地位,想打廣告的商家肯定吐血排隊送錢!

算了,先不提這些細節的合理性問題。

反正吧,在一系列看似宏大的場面下,兇手最終……還是當著警方的面兒自殺了。

最終一幕,通過弟弟的不逗逼正經講述了連環殺手的犯罪心理,嗯……這是編劇一鳴自認的全片情感升華。

全劇終……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閔學看後久久無語。

你確定這部電影真的不是在搞笑?

和《白夜追兇》有半毛錢的關系?

也就占了個名字相同吧!

如果非要讓閔學來總結的話,電影前半個小時,是哥哥裝逼時間,中間半個小時輪到弟弟逗逼,最後半個小時則完全不知所雲。

歐燦不是號稱罪案劇大拿嗎?

這可不像他的一貫風格啊?

當然整部電影也不是一無是處。

不可否認,歐燦的演技是經得住考驗的。

如果把劇情放在一邊,給歐燦的個人演技打個分的話,閔學可以給到九十分。

無論是哥哥的沉穩睿智還是弟弟的新人設逗逼,他都演的入木三分,和潘建言各有千秋吧,純看觀眾接受度。

當然如果不往裏硬塞一個花瓶當女主,就更好了。

兄弟倆和酒吧花瓶老板娘的感情戲,看的閔學也是尷尬癌將犯。

畢竟再好的演技也需要有劇情去撐,除非演員能強大到讓觀眾無視這一切,而歐燦顯然還達不到這個境界。

總之一句話,閔學對這部戲的前景不是很看好。

當然,一家之言,不代表票房就會真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