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意猶未盡

陳昊在片尾的出現,相當於是一個彩蛋的形式,他並沒有確定的告知外界自己是否參演《三體》,羅輯這個角色看似沒什麽難度,實際演起來會非常的過癮。

有很多的粉絲自發投票,認為如果老大要參演,最適合的角色必定是羅輯無疑。

結尾處的陳昊,一眼望穿世界的眼神,伴隨著最後響起的葉文潔聲音,第一部到此完結,以讓觀眾覺得很完滿的一種方式,完成了小說改編的拍攝,將因為小說而喪失掉的劇情懸念,硬生生扳回一部分,期待值沒有絲毫減弱,反倒因為懸念而產生的期待值喪失掉,對未來第二部陳昊堪稱鬼斧神工的執導方式,產生了額外的期待值。

陳昊的眼神,壓住了三體入侵艦隊的畫面,讓本可以作為最後畫面的大宇宙,硬生生被提到了前面,可見包括他自己都是如何推崇這段表演。

星際航行中,你能想象得到三體文明是以什麽樣的形式出現在宇宙之中嗎?

小說中,可一筆帶過,可以只是描述一種氣勢,讓讀者自己去腦補你心中的三體文明,腦補你心中的三體生命體是什麽樣子。

電影不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呈現出來,所謂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非常適用類似小說改編的電影,有小說作為底子和粉絲基礎,你電影拍攝的起步就比別人高,受關注度也比別人高;有小說擺在那,你拍出來的東西就勢必要被人拿來對比,好是正常的,大家覺得你符合了他們對小說的想象空間;不好就會被放大很多倍,覺得你完全辜負了大家的期待值,哪怕你電影還算可以,某一個重要的畫面沒有展示出來讓大家失望,很容易就連累你整部電影的評價都跟著降低。

一路都是交口稱贊的水準,到了最後,大家的期待值被不斷的拉高,這過程不是一下子被拔高,是在不斷的滿意中不斷的被拉高,三體文明的星際航行編隊,陳昊專門是找了一些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其中以喜好科幻、喜歡航模、喜歡動手制作的孩子為主體,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去想更高科技的存在,會是什麽樣的。

太深的東西孩子不懂,他給孩子布置的題目更為簡單,你們去想一想一百年後二百年後,我們科技技術發展,能夠造出來的宇宙飛船是什麽樣子。

孩子們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大人們被一定程度的固定思維,想到宇宙航行,首先就被固定認知為我們要擁有的是宇宙飛船,是那種像是船體一樣在宇宙中航行的物體。有影音圖像傳播的一代,從小就看類似的電影,很容易就被前人對宇宙環境的設定所影響。

怪異的形狀和特殊的宇宙穿梭狀態,給了大家很大的驚喜,也都知道陳昊肯定會在現實裏制作類似的體驗產品,沒在銀河總部看過和體驗過的,都打定主意有時間去轉一轉,別的地方我們可能還要通過各種關系預約,能不能進得去還無法確定,但銀河總部不怕啊,只要是華夏的同行,你誠心誠意的約一下,從來就沒有被拒絕的。

從伊文斯在運河被“瞬間支離破碎”,到三體文明向著地球進發,再到最後時刻陳昊被以巨人視角的出現,一個畫面比一個畫面精彩,讓人絲毫不覺得可以放松,從寫小說開始就注意到了電影拍攝的主線連貫和續集拍攝問題,留下的一個個坑非常的準確,讓大家對第二部充滿了期待,在第一部看完的時候,在現場燈光亮起的時候,依舊還在品味著剛剛一幕幕的畫面。

意猶未盡,所有人都同一時間冒出類似的感受,現場燈光的亮起並沒有讓他們意識到電影已經結束了,也沒有意識到該站起身給予主創掌聲了。

如果是一些新的導演,或許此刻會一瞬間的呆愣,覺得是不是自己拍的片子出現了問題,陳昊是老神在在,其他的主創人員也一樣,都跟著全程看完了這部片子,到底好不好,自己心裏那杆秤是很清晰的,可不是自己騙自己那種。

陳昊率先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西服,給了周遭主創人員眼神示意,邁步走上舞台,同樣看完了之後跟大家一個感受的主持人被提醒,馬上快步走上舞台,人還沒到,聲音已經先順著話筒出來:“看得太投入了,都忘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話筒的聲音將現場的觀眾拉回到現實之中,第一反應就是為這精彩的電影鼓掌,能讓自己看得沉浸在其中,這本身就是對電影最好也是最高的評價。

什麽藝術不藝術的先放在一邊,電影從“出生”那一天起的存在意義就是服務娛樂、給觀眾帶來好的感受,觀眾的喜好實際就是評定電影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

掌聲起,瞬間進入到最熱烈的程度,好的作品大家是不會吝嗇掌聲的,尤其是一部小說改編電影,承載了太多太多小說迷的期待,你像是小鋼炮這幾年改編的劉震雲小說,實際上劉震雲小說的影響力並不算大,很多時候反倒是小鋼炮的電影拍出名了,大家才回過頭去看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