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英雄

事件並不具備完全可復制的傳播宣傳能力,只是很微小發生在你我他身邊的一個“個案”,可這個案卻真的在新聞傳播下,感動了也感染了無數的華夏人華人,事件的結尾是一場誤會,但那名島國女服務員的一番話,給這個小小的事件做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句點。

“我在這邊工作了兩年多,遇到過不止一次類似的事情,在我的認知中,國籍對於一個外來者有著特殊的意義,以前周遭來自亞洲一些國家的打工者,都會羨慕我。現在我更羨慕她,我能感覺到讓對方聽到她來自華夏的時候,那種由心而發的轉變,或許信任的分數沒有增加多少,但不會再有潛意識裏主觀臆斷的不信任。”

聽起來更像是一個不太成熟的故事,有一些媒體先在網絡上發出之後,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討論,開始有一些主流的媒體網站開始轉載,最後開始在一些電視節目中播出。尤其是在華夏,本來一些地方電視台就有類似的節目,做出來一期節目,大家從頭至尾經歷一遍,再去討論一番,安排專家解讀一番,最後再找尋一些觀眾來發表觀感。

乍一聽有些不切實際,難道陳昊就有這麽大的魅力,能讓人直接心生尊敬,只因喜歡你就對你整個國家的民眾都心生好感?

很多心理學和行為學的專家分析的非常到位,就像是那個來自島國的女服務員所言的一樣,當時依舊是對她們兩個有懷疑,這個懷疑來自於現場環境和事態發展所產生的質疑——只有她們兩個接近過餐桌,客人自己沒有拿走並且沒有在餐桌附近找到,哪怕是他們自己找的不細致,心裏會第一時間懷疑接觸過的人,這是無可厚非的,單純就事件而言跟服務員是不是外國的打工者沒有關系,哪怕是在別的西餐廳,他們也同樣會產生質疑。

區別在於潛意識裏給自己大腦提供的一種認知,本來是懷疑,可能需要求證,可看到是兩個來自亞洲的打工者,下意識內心的排斥和歧視會讓客人產生就是她們拿的那種認知,不用猜了,肯定是她們。

對於陳昊的影響力所帶來的改變,不是說我信任你了,而是我能夠一視同仁了,能夠以正常的視角去懷疑你了,並沒有任何主觀臆斷的結果。

這就是陳昊的影響力,是他帶給整個世界的一種觀感,就覺得來自華夏的人與我們之間並沒有什麽距離,就算我們內心擁有著對一些歧視的想法,也不會放在他的同胞身上,談不到愛屋及烏,卻實打實是這樣的結果。

在華夏這條新聞被瘋狂的轉載,那種很驕傲很自豪的感覺很快就化為對陳昊的一種崇拜感,尤其是海外的華人,頗有一種腰杆挺直了的感覺,我們就算為了生存為了賺錢被迫在別人的土地上奮鬥,但我們不至於永遠低著頭,該擡起頭的時候我們擁有著讓腰杆一下子直起來的力量。

國強,民強。

這是根子上的原因,華夏正在逐漸變強也是全世界不爭的事實,陳昊自己就公開表示,我是生在了一個好的時代,才能讓我擁有這樣的機會,作為一個公開形象的小範圍旗幟典範被世界和國人認可,我並沒有做什麽,這條新聞裏那麽高大上的形象我也受之有愧,只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

兩大榮耀加身,授獎盡管還要到十二月份,可這已經不重要了,正如諾貝爾獎的獎金這件事,在一些人的身上或許是獎金,在陳昊這裏全世界都沒有人覺得那點獎金值得報導,反倒是現在這個獲獎的消息衍生的種種,跟發生在餐館的那個故事可以合二為一,作為新一輪的宣傳模式,作為靠著粉絲基數和民眾喜愛的青年精神旗幟,他的故事真的可以弄成一個勵志的版本來鼓舞全世界很多對未來迷茫的年輕人。

各大高校,相應的機構活動,都給陳昊發來了演講的邀請,希望他可以面對著年輕人,好好講一講他的故事,好好給大家送去一股清新的空氣。

這些邀請還是比較官方的,待到大家知道他這段時間並沒有拍戲,而是在銀河總部內悠哉的度假,更多的邀請隨之而來,如同雪片一般,直接將秋宇的辦公桌給覆蓋,這讓他想起了當年陳昊剛紅的時候,那些邀請他演戲、邀請他參加活動、劇本和試戲的邀請,也都是成批成批的來,近一年來沒有了,不是不想請,是真的已經請不起了。

國外先不提你有沒有好本子,國內就算有好本子,你也根本就請不起,別的都不算,目前陳昊世界公認兩千萬俱樂部內最為炙手可熱的一個,請他,你準備好開出一個多億華夏幣票房的準備了嗎?哪怕是國內再大的制作,也開不出這樣的票房吧,況且單純是一億多的票房還只是基礎,剩下的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