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2/2頁)

也幸虧他對權利並不是特別熱衷,換個人試試,上面有個太上皇,心裏肯定不舒服。

康熙對胤礽的做法很滿意,“你能如此毫無芥蒂的重用兄弟們,朕沒看錯人。”

胤礽恭敬地說道:“這都是應該的,兄弟們有才華,有本事,若是放著不用那才叫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跟常寧一樣,更多的還是像福全那樣的人。

胤礽不得不承認他的汗阿瑪在培養兒子上是厲害的,每個皇阿哥單獨拎出來都能獨當一面。

“這是兒臣擬定的給太妃們晉升的聖旨,您看如何?”

給上一任皇帝的妃子晉升,這也是慣例了。康熙還活著的妃嬪不少,胤礽跟她們的兒子關系也不錯,給晉升更是應該的。

康熙接過來一看,鈕祜祿貴妃晉升為皇貴太妃,惠榮宜三妃則是貴太妃,六嬪中敬嬪升了太妃,其他的沒變。康熙並不覺得奇怪,敬嬪養了十四,十四跟他關系好,其他的要麽生的孩子沒了,要麽是女兒,與胤礽的關系一般,不升也正常。

剩下的常在、庶妃的,生育過的都給升了一級,只十五的額娘升了太嬪。她是康熙萬年的寵妃了,又生了不止一個兒子,之前就是享受的嬪位待遇,如今不過是更名正言順罷了。

康熙後宮元後的親妹妹雖然無子無女,胤礽也給她提了太妃。

“兒臣想著宗室裏若有無人養育或者受虐待的嬰兒,到時候給她養在膝下,您看如何?”宗室裏什麽人沒有,嬰兒受虐並不少見,只是給她養育也算讓她將來有個依靠,並不記名。

康熙看了他一眼,胤礽好不心虛的跟他對視。到底是自己的親姨,他就是這樣明目張膽的給對方好處。

收回視線,康熙無所謂的說道:“你看著辦吧?”就像他自己之前也養過常寧的女兒,這個女兒也沒有記在他的名下。他當時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往蒙古和親的,還給這個女兒封了個和碩公主的封號。

在想想敬嬪的十四,哪怕知道不是親生的,如今對敬嬪也是非常孝順。他記得昨日請安,十四還問他能不能把敬嬪接出去養著。

十四說的直白,反正敬嬪也不得寵,有沒有她都一樣,還不如讓她出宮呢,也能給宮裏騰地方。

元後的親妹妹,康熙是有印象的,是個與元後截然不同、膽小懦弱的一個女人。胤礽願意施恩赫舍裏氏,給她一個恩典未嘗不可。

事情就這樣定下了。

封完後妃,新皇上位一系列的封賞才算接觸。

胤礽又開始推恩百姓,五年內不交賦稅,開設學堂,給八歲以上的孩童免費讀書。沒錯,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有戶籍,就能免費上學,學校包吃住和書費等等。

八歲正是半大不小的時候,在窮苦人家別說讀書,吃飯都成問題。如今皇室願意承擔他們的生活還給書讀,誰不樂意,哪怕這個免費只有五年,一時間也有不少人去報名,就怕去的晚名額沒了。

誠親王感慨的說道:“這下好了,有了這個政策,那些苦孩子就不怕沒有書讀。”沒有天賦能識字也是好的,將來肯定會一代比一代強。有天賦的那更好,再也不用怕被耽誤,國家也就不會在缺少人才。

胤禩深以為然,現在能考科舉的窮苦人家還是太少,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沒錢讀書。有了這個政策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打破現在科考的局面,避免貧富分化的太過厲害。

胤礽似乎並不著急,一條條命令有條不紊的往下發放,每次都是等一個政策走上正軌,才開始下一項命令。

就像他說的他並不是一個貪戀權勢的人,康熙過世之後,他守完孝就把皇位傳給了弘皙。而他自己也像之前承諾的那樣,打算帶著石榴到處走走。

這些年石榴為了他付出太多,也是他實現自己承諾的時候。